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论文

蒙古族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进程中的家庭教育功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8-11页
        1.2.1 国内研究状况第8-10页
        1.2.2 国外研究状况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第11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页
        1.3.2 分析框架第11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1-12页
        1.4.1 创新点第11-12页
        1.4.2 不足之处第12页
    1.5 基本理论与相关政策第12-14页
        1.5.1 生态系统理论第12页
        1.5.2 家庭系统模式理论第12-13页
        1.5.3 民族教育政策第13-14页
第二章 蒙古族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进程中的家庭教育功能第14-21页
    2.1 增进民族文化交流第14-15页
        2.1.1 草原游牧文化的传承第14-15页
        2.1.2 城市的文化认同第15页
    2.2 推进道德体系社会化第15-16页
        2.2.1 传统道德观念的承袭第16页
        2.2.2 现代社会公德意识的内化第16页
    2.3 促进语言文化交融第16-18页
        2.3.1 蒙古语的继承第17页
        2.3.2 普通话的习得第17-18页
    2.4 推动生活方式转变第18-19页
        2.4.1 传统生活方式的沿袭第18页
        2.4.2 城市生活方式的融入第18-19页
    2.5 促动家庭教育机制优化第19-21页
        2.5.1 传统家庭教育理念的因循第19页
        2.5.2 新时代家庭教育观念的树立第19-21页
第三章 蒙古族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1-35页
    3.1 蒙古族流动儿童基本信息第21-27页
        3.1.1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第21页
        3.1.2 调研对象的家庭教育和城市适应状况第21-27页
    3.2 制约家庭教育功能有效发挥的主要问题第27-30页
        3.2.1 家庭教育功能缺位第28页
        3.2.2 家庭教育功能失位第28-29页
        3.2.3 家庭教育功能错位第29-30页
    3.3 影响家庭教育功能正常发挥的关键因素第30-35页
        3.3.1 家庭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第31-32页
        3.3.2 家庭教育方式比较单一第32页
        3.3.3 家庭教育资源总量相对不足第32-33页
        3.3.4 社会支持网络较为薄弱第33-35页
第四章 蒙古族流动儿童城市适应进程中家庭教育功能的促进策略第35-41页
    4.1 创新家庭教育理念第35-36页
        4.1.1 家庭尽责——强化教育主导意识第35-36页
        4.1.2 立德树人——树立科学教养观第36页
    4.2 丰富家庭教育方式第36-38页
        4.2.1 民主尊重——引导儿童的自我认同第36-37页
        4.2.2 资源整合——引入新媒体教育形式第37-38页
    4.3 增加家庭教育资源总量第38-39页
        4.3.1 时间投入——保障精神资源的有效投资第38页
        4.3.2 社会支持——确保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第38-39页
    4.4 健全社会支持网络系统第39-41页
        4.4.1 三社联动——探索家庭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第39-40页
        4.4.2 家校合作——建立家庭教育的精准指导模式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附录第46-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国女性政治参与研究
下一篇: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以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工程环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