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1 植物对氮的吸收转运、同化及再利用 | 第9-11页 |
1.1.1 植物对氮的吸收转运 | 第9-10页 |
1.1.1.1 植物对NO_3~-的吸收转运 | 第9-10页 |
1.1.1.2 植物对NH_4~+的吸收转运 | 第10页 |
1.1.2 植物对氮的同化 | 第10-11页 |
1.1.3 植物对氮的再利用 | 第11页 |
1.2 氮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 第11-13页 |
1.2.1 氮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 氮对玉米根系的影响 | 第12页 |
1.2.3 氮对玉米氮转运蛋白的影响 | 第12页 |
1.2.4 氮对玉米氮同化酶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 | 第13页 |
1.3.1 转录组测序 | 第13页 |
1.3.2 数据过滤和序列拼接 | 第13页 |
1.3.3 基因表达量及差异基因分析 | 第13页 |
1.3.4 差异基因注释 | 第13页 |
1.4 转录组测序在作物氮响应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2 引言 | 第15-1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3.1 玉米材料 | 第16页 |
3.2 玉米幼苗的培养 | 第16页 |
3.3 玉米指标测定及计算公式 | 第16-17页 |
3.4 转录测序 | 第17-18页 |
3.4.1 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 第17页 |
3.4.2 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 第17-18页 |
3.4.3 差异基因注释及富集分析 | 第18页 |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 | 第18-1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36页 |
4.1 SSSL10.04和许178表型分析 | 第19-21页 |
4.1.1 植株生物量、氮含量、氮积累量及氮利用效率 | 第19-20页 |
4.1.2 植株根系性状分析 | 第20-21页 |
4.2 转录组测序结果与质量评估 | 第21页 |
4.3 比对信息统计 | 第21-22页 |
4.4 差异基因数量 | 第22-24页 |
4.5 差异基因GO注释分析 | 第24-29页 |
4.5.1 SSSL10.04与许178中差异基因的GO注释和富集分析 | 第24-27页 |
4.5.2 SSSL10.04与许178中特异上调的差异基因GO注释分析 | 第27-29页 |
4.6 差异基因KEGG注释分析 | 第29-33页 |
4.6.1 SSSL10.04与许178中差异基因的KEGG注释和富集分析 | 第29-32页 |
4.6.2 SSSL10.04与许178中特异上调的差异基因KEGG注释分析 | 第32-33页 |
4.7 SSS10.04代换片段区间内差异基因分析 | 第33-36页 |
4.7.1 SSSL10.04叶片中代换片段区间内特异上调基因分析 | 第33-35页 |
4.7.2 SSSL10.04根系中代换片段区间内特异上调基因分析 | 第35-36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36-40页 |
5.1 SSSL10.04与许178表型比较 | 第36页 |
5.2 SSSL10.04与许178转录组结果分析比较 | 第36-39页 |
5.2.1 SSSL10.04与许178叶片对低氮胁迫反应 | 第37页 |
5.2.2 SSSL10.04与许178根系对低氮胁迫反应 | 第37-38页 |
5.2.3 SSSL10.04与许178叶片特异上调基因分析 | 第38页 |
5.2.4 SSSL10.04与许178根系特异上调基因分析 | 第38-39页 |
5.2.5 SSSL10.04代换片段区间内特异上调基因分析 | 第39页 |
5.3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54页 |
ABSTRACT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