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茶陵派辞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明代茶陵派辞赋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二、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茶陵派辞赋理论 | 第15-23页 |
第一节 李东阳辞赋理论 | 第15-20页 |
一、辞赋属诗 | 第15-17页 |
二、作赋追求“理”和“德” | 第17-18页 |
三、强调辞赋形式美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杨慎辞赋理论 | 第20-23页 |
一、辞尚简要 | 第20-21页 |
二、转益多师,以学为赋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茶陵派辞赋题材与作品 | 第23-43页 |
第一节 颂美吊古赋 | 第23-26页 |
一、颂扬太平盛象 | 第23-25页 |
二、缅怀先贤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抒情言志赋 | 第26-34页 |
一、治国之怀 | 第26-29页 |
二、不平之鸣 | 第29-31页 |
三、隐逸之志 | 第31-34页 |
第三节 写景状物赋 | 第34-40页 |
一、寄情山水 | 第34-36页 |
二、借室宇以述感 | 第36-39页 |
三、借动植物以自况 | 第39-40页 |
第四节 酬赠赋 | 第40-43页 |
第三章 茶陵派辞赋的艺术特征 | 第43-61页 |
第一节 祖骚 | 第43-49页 |
一、香草美人意象的传承 | 第44-46页 |
二、句式上的仿骚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宗汉 | 第49-53页 |
一、问答体形式的继承 | 第49-51页 |
二、继承汉赋的铺排手法 | 第51-53页 |
第三节 崇尚六朝 | 第53-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