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1.3.1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主要的研究路线 | 第19页 |
1.3.3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楔形封隔器工作力学与失效分析 | 第20-26页 |
2.1 楔形封隔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1.1 楔形封隔器的结构特点 | 第20页 |
2.1.2 楔形封隔器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2.2 楔形封隔器工作环境 | 第21-22页 |
2.3 楔形封隔器失效形式与分析 | 第22-23页 |
2.3.1 楔形封隔器失效形式 | 第22-23页 |
2.3.2 楔形封隔器密封失效分析 | 第23页 |
2.5 楔形封隔器胶筒变形分析 | 第23-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楔形封隔器的结构设计 | 第26-34页 |
3.1 楔形封隔器结构及工作过程分析 | 第26-28页 |
3.2 楔形封隔器结构设计 | 第28-32页 |
3.2.1 锁紧结构设计 | 第28-29页 |
3.2.2 卡簧的设计 | 第29页 |
3.2.3 剪断销钉的设计 | 第29-30页 |
3.2.4 中心管的设计 | 第30-31页 |
3.2.5 保护胶筒和密封胶筒的设计 | 第31-32页 |
3.3 楔形封隔器三维实体模型建立 | 第32-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楔形封隔器密封结构仿真分析 | 第34-60页 |
4.1 楔形封隔器密封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4.1.1 楔形封隔器密封结构简化及参数的确定 | 第34-36页 |
4.1.2 楔形封隔器密封结构胶筒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6页 |
4.1.3 边界条件及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4.2 楔形封隔器密封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7-40页 |
4.2.1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4.2.2 楔形封隔器密封结构性能评价方法 | 第39-40页 |
4.3 椎体厚度与活塞套端部结构对密封性能影响分析 | 第40-43页 |
4.3.1 椎体厚度 | 第40-42页 |
4.3.2 活塞套端部结构 | 第42-43页 |
4.4 密封胶筒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影响分析 | 第43-51页 |
4.4.1 密封胶筒高度 | 第43-45页 |
4.4.2 密封胶筒上端面内径子厚度和端部倾角 | 第45-47页 |
4.4.3 密封胶筒上端面外径子厚度和端部倾角 | 第47-49页 |
4.4.4 密封胶筒下端面子厚度与端部倾角 | 第49-51页 |
4.5 保护胶筒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影响分析 | 第51-57页 |
4.5.1 保护胶筒上端面子厚度和端部倾角 | 第51-54页 |
4.5.2 保护胶筒下端面子厚度和端部倾角 | 第54-55页 |
4.5.3 保护胶筒下端面倒角 | 第55-56页 |
4.5.4 保护胶筒胶筒高度 | 第56-57页 |
4.6 压缩距离对密封性能影响分析 | 第57-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楔形封隔器结构参数优化 | 第60-75页 |
5.1 响应曲面方法 | 第60-61页 |
5.2 设计变量的确定 | 第61-65页 |
5.2.1 密封胶筒与保护胶筒参数正交设计 | 第61-62页 |
5.2.2 正交设计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5.3 响应曲面模型建立与评估 | 第65-71页 |
5.3.1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65-66页 |
5.3.2 回归模型方程的建立与模型评估 | 第66-69页 |
5.3.3 多因素交互作用对接触应力的影响 | 第69-71页 |
5.4 结构优化与对比分析 | 第71-74页 |
5.4.1 结构优化 | 第71-73页 |
5.4.2 优化前后结果对比分析 | 第73-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项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