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火力发电厂、热电站论文

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协调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0-12页
    1.3 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措施第12-13页
第2章 锅炉-汽机协调控制研究第13-27页
    2.1 协调控制工作模式第13-15页
        2.1.1 协调控制方式(CCS方式)第14页
        2.1.2 汽机跟随方式(TF方式)第14页
        2.1.3 手动方式(BASE方式)第14-15页
    2.2 机组负荷指令回路第15-16页
        2.2.1 机组负荷指令回路的作用第15页
        2.2.2 机组负荷指令的来源第15页
        2.2.3 AGC控制方式投切第15-16页
    2.3 给定功率指令回路第16-17页
        2.3.1 负荷指令变化率限制回路第16-17页
        2.3.2 最大/最小值限制回路第17页
    2.4 主汽压力设定值生成回路第17-18页
    2.5 锅炉主控回路第18-20页
    2.6 汽机主控回路第20-21页
    2.7 机组快速减负荷回路(RB)第21-22页
    2.8 锅炉输入加速指令(BIR指令)第22页
    2.9 一次调频回路第22-24页
    2.10 凝结水辅助调频控制系统第24-27页
        2.10.1 相关的外部条件第24页
        2.10.2 设计理念第24-25页
        2.10.3 升负荷时控制策略第25页
        2.10.4 降负荷时控制策略第25页
        2.10.5 调试及运行时注意事项第25-27页
第3章 燃烧控制系统研究第27-43页
    3.1 燃烧控制系统的任务第27页
    3.2 燃料主控回路第27-28页
        3.2.1 燃料量指令的生成第27页
        3.2.2 燃料主控回路的生成第27-28页
    3.3 BTU校正第28-29页
    3.4 给煤机转速控制系统第29页
        3.4.1 给煤机转速控制指令的形成回路第29页
        3.4.2 给煤机转速控制指令闭锁第29页
    3.5 一次风压控制系统第29-31页
    3.6 送风机控制系统第31-33页
        3.6.1 氧量控制第31-32页
        3.6.2 总风量控制第32-33页
    3.7 炉膛压力控制系统第33-34页
    3.8 燃烧器二次风门挡板控制第34-43页
        3.8.1 燃烧器二次风门挡板布置第34-35页
        3.8.2 二次风与炉膛差压控制第35-36页
        3.8.3 辅助二次风挡板控制第36-38页
        3.8.4 A层油燃烧器二次风挡板控制第38-43页
第4章 给水控制系统第43-54页
    4.1 给水流量设定值的生成第43-46页
        4.1.1 停炉模式下给水控制第43页
        4.1.2 湿态模式下给水控制第43-44页
        4.1.3 直流模式下给水控制第44-46页
    4.2 水冷壁最小流量设定值第46-47页
        4.2.1 湿态模式运行第46页
        4.2.2 直流模式运行第46-47页
        4.2.3 锅炉停运第47页
    4.3 运行模式转化过程中的给水控制第47-48页
        4.3.1 停炉模式转湿态模式第47页
        4.3.2 湿态模式转直流模式第47页
        4.3.3 直流模式转湿态模式第47-48页
        4.3.4 湿态模式转停炉模式第48页
    4.4 给水主控回路切手动条件第48页
    4.5 给水旁路调节阀控制第48-49页
    4.6 给水泵转速控制第49-50页
    4.7 主给水阀联锁打开、关闭逻辑第50页
    4.8 锅炉启动循环泵出口流量调节阀控制第50-51页
    4.9 贮水箱启动疏水调阀控制第51页
    4.10 除氧器压力控制第51-52页
    4.11 除氧器水位控制第52-54页
第5章 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控制系统第54-61页
    5.1 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第54-56页
        5.1.1 超超临界机组主汽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特点第54页
        5.1.2 过热器一级减温主蒸汽温度设定值第54-55页
        5.1.3 过热器二级减温主蒸汽温度设定值第55-56页
    5.2 再热汽温控制系统第56-61页
        5.2.1 摆动燃烧器控制第56-57页
        5.2.2 再热器微量喷水控制第57页
        5.2.3 再热器事故喷水控制第57-58页
        5.2.4 烟气挡板控制第58-6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感器故障分析与综合诊断分析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包头第二热电厂SCR脱硝系统超标排放分析及流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