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太阳能电池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太阳能电池分类 | 第11页 |
1.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第11-15页 |
1.3.1 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 | 第11-12页 |
1.3.2 钙钛矿电池结构 | 第12-14页 |
1.3.3 钙钛矿电池制备工艺 | 第14-15页 |
1.4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5页 |
1.5 钙钛矿电池的界面修饰 | 第15-17页 |
1.5.1 钙钛矿活性层的界面修饰 | 第16页 |
1.5.2 电子传输层的界面修饰 | 第16-17页 |
1.5.3 阳极缓冲层的界面修饰 | 第17页 |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7-20页 |
第2章 实验试剂和仪器以及表征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20-21页 |
2.2 电池制备及表征所需仪器设备 | 第21页 |
2.3 钙钛矿电池器件制备使用的真空镀膜系统 | 第21-23页 |
2.4 钙钛矿电池器件和薄膜的表征方法 | 第23-26页 |
2.4.1 伏安特性曲线 | 第23-24页 |
2.4.2 外量子效率 | 第24-25页 |
2.4.3 XRD表征 | 第25页 |
2.4.4 SEM表征 | 第25页 |
2.4.5 其他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第3章 使用LBIC方法追踪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界面衰减 | 第26-36页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3.2 实验 | 第27-30页 |
3.2.1 药品的配制 | 第27-28页 |
3.2.2 基片清洗 | 第28页 |
3.2.3 器件的制备 | 第28-29页 |
3.2.4 LBIC装置的搭建 | 第29-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3.3.1 LBIC分析及应用 | 第30-32页 |
3.3.2 LBIC追踪器件性能衰减 | 第32-33页 |
3.3.3 机理分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氧化PCBM界面提升基于PEDOT:PSS-PCBM平面倒置结构PSC的开路电压 | 第36-46页 |
4.1 引言 | 第36-37页 |
4.2 实验 | 第37-39页 |
4.2.1 药品的配制 | 第37页 |
4.2.2 器件制备 | 第37-38页 |
4.2.3 器件表征 | 第38-3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4.3.1 氧气氧化PCBM提升开路电压 | 第39-42页 |
4.3.2 电荷在PCBM与钙钛矿层界面间的迁移 | 第42-44页 |
4.3.3 PCBM氧化后能级的变化 | 第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热蒸发PbI2制备半透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第46-52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实验 | 第46-4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5.3.1 钙钛矿薄膜的表征 | 第47-49页 |
5.3.2 器件性能表征 | 第49-50页 |
5.3.3 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 第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6.2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70-72页 |
缩写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