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甲醛分别与芴酮、邻硝基苯胺、尿嘧啶氢键相互作用激发态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序言第9-19页
    1.1 现在分子光化学的研究第9-10页
    1.2 电子激发态的简介第10-13页
        1.2.1 激发态基本概念及产生原理第10页
        1.2.2 电子激发态的种类及区别第10-11页
        1.2.3 激发态失活的途径第11-12页
        1.2.4 Frank-Condon原理(费兰克-康登原理)第12-13页
    1.3 氢键相互作用第13-14页
        1.3.1 分子间氢键的概述第13页
        1.3.2 电子激发态的氢键效应第13-14页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的确立第14-16页
    参考文献第16-19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第19-29页
    2.1 自洽场HF理论第19-21页
        2.1.1 Schr?dinger方程第19-20页
        2.1.2 三个近似理论第20-21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ry, DFT)第21-23页
        2.2.1 Thomas-Fermi模型第21-22页
        2.2.2 Hohenberg-Kohn定理第22页
        2.2.3 Kohn-Sham方程第22-23页
    2.3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ime 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TD-DFT)第23-24页
    2.4 分子中原子(Atoms In Molecules, AIM)理论第24-25页
        2.4.1 AIM理论概述第24页
        2.4.2 电子密度的拓扑分析第24页
        2.4.3 利用AIM进行成键类型分析第24-25页
    2.5 自然键轨道理论(Natural Bond Orbital, NBO)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29页
第三章 激发态氢键芴酮(FN)和甲醛(CH_2O)的理论研究第29-43页
    3.1 引言第29-30页
    3.2 计算方法第30-3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1-38页
        3.3.1 S_0,S_1和T_1态的几何构型第31-32页
        3.3.2 电子光谱第32-33页
        3.3.3 自然键轨道和AIM分析第33-34页
        3.3.4 振动吸收光谱第34-37页
        3.3.5 氢键加强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第四章 邻硝基苯胺(ONA)与甲醛(CH_2O)复合物基态与激发态的研究第43-59页
    4.1 引言第43-44页
    4.2 计算方法第4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4-54页
        4.3.1 几何结构第44-46页
        4.3.2 电子光谱第46-47页
        4.3.3 前线分子轨道第47-48页
        4.3.4 自然键轨道和AIM分析第48-50页
        4.3.5 振动吸收光谱第50-53页
        4.3.6 氢键强度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第五章 尿嘧啶与甲醛复合物基态与激发态性质的研究第59-76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计算方法第59-6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0-70页
        5.3.1 几何结构第60-61页
        5.3.2 电子光谱第61-62页
        5.3.3 振动吸收光谱第62-66页
        5.3.4 AIM和NBO分析第66-68页
        5.3.5 分子前线轨道第68-70页
        5.3.6 氢键的形成第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元羧酸与多元胺制备荧光超分子材料
下一篇:基于多种生物放大技术构建高灵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