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论文

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大气温湿廓线反演算法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微波辐射计发展历程第11-12页
    1.3 温湿廓线反演方法概述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3-16页
第2章 微波辐射计工作原理第16-28页
    2.1 微波辐射计硬件结构第16-18页
    2.2 微波辐射计测量原理第18-25页
        2.2.1 热辐射理论第18-20页
        2.2.2 辐射传递理论第20-23页
        2.2.3 大气微波辐射的亮温第23-25页
    2.3 微波辐射计输出数据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大气微波吸收特性分析与模拟亮温正演第28-39页
    3.1 大气微波吸收特性第28-32页
        3.1.1 氧气分子吸收特性第28-31页
        3.1.2 水汽分子吸收特性第31-32页
    3.2 模拟亮温的正演第32-37页
        3.2.1 模拟亮温计算的理论基础第32-33页
        3.2.2 MonoRTM模型正演模拟亮温第33-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4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温湿廓线反演方法第39-63页
    4.1 温湿廓线反演方法第39-41页
    4.2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第41-44页
    4.3 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第44-53页
        4.3.1 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第44-46页
        4.3.2 神经网络模型参数选取第46-53页
    4.4 神经网络训练方法第53-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温湿廓线反演试验第63-83页
    5.1 数据处理第64-70页
        5.1.1 异常数据剔除第64页
        5.1.2 天气情况判断分类第64-66页
        5.1.3 归一化第66-69页
        5.1.4 误差评估要素第69-70页
    5.2 温度廓线反演试验第70-71页
    5.3 相对湿度廓线反演试验第71-73页
    5.4 水汽密度廓线反演试验第73-75页
    5.5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75-78页
        5.5.1 基于天气状况分类的结论第75页
        5.5.2 基于神经网络结构的结论第75-76页
        5.5.3 基于海拔高度与误差相关性的结论第76-78页
    5.6 温湿廓线反演软件第78-81页
        5.6.1 软件功能第78-79页
        5.6.2 软件展示第79-81页
    5.7 章节小结第81-83页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研究
下一篇:基于车辆声信号的SVM及CNN车型分类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