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完善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概述 | 第11-15页 |
(一)管辖权异议的含义界定与特征 | 第11-12页 |
1.管辖权异议的含义界定 | 第11-12页 |
2.管辖权异议制度的特征 | 第12页 |
(二)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的价值 | 第12-15页 |
1.管辖权异议利于保证司法程序公正 | 第12-13页 |
2.管辖权异议能够督促法院进行公正审判 | 第13-14页 |
3.管辖权异议是当事人诉权的重要保障 | 第14页 |
4.管辖权异议可以保证实体正义的实现 | 第14-15页 |
二、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的立法问题之分析 | 第15-19页 |
(一)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之立法现状 | 第15页 |
(二)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之立法缺陷 | 第15-19页 |
1.主体范围不明确 | 第16-17页 |
2.客体范围过于狭窄 | 第17页 |
3.管辖权异议制度缺乏具体操作规程 | 第17-18页 |
4.缺乏滥用管辖权异议惩戒机制 | 第18-19页 |
三、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完善 | 第19-28页 |
(一)明确异议的主体范围 | 第19-22页 |
1.一定情况下原告可作为异议主体 | 第19-21页 |
2.被追加的共同被告可作为异议主体 | 第21-22页 |
3.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可作为异议主体 | 第22页 |
(二)拓宽异议的客体范围 | 第22-25页 |
1.级别管辖异议具体化 | 第22-23页 |
2.移送管辖可以作为异议客体 | 第23-24页 |
3.管辖权转移宜作为异议客体 | 第24-25页 |
4.指定管辖不宜作为异议客体 | 第25页 |
(三)完善管辖权异议制度具体操作设计 | 第25-27页 |
1.明确管辖权异议的审查期限 | 第25-26页 |
2.应规定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释明责任 | 第26页 |
3.可引入附带诉讼审理模式 | 第26-27页 |
(四)应建立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惩戒机制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