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我国侵害信用权案件民事责任上存在的问题 | 第11-16页 |
(一)侵害信用权案件的梳理——以2010-2016年为时间跨度 | 第11-12页 |
1.不同主体的信用权案 | 第11页 |
2.不同诉讼请求的信用权案 | 第11-12页 |
3.案件梳理数据说明 | 第12页 |
(二)分析案件相关数据后所反映的法律问题 | 第12-16页 |
1.对侵害信用权是否给予间接损害赔偿及赔偿标准存在争议 | 第12-14页 |
2.对侵害信用权是否给予精神损害赔偿存在争议 | 第14-15页 |
3.对侵害信用权是否给予赔礼道歉存在争议 | 第15-16页 |
二、侵害信用权的间接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 第16-23页 |
(一)否定侵害信用权间接损害赔偿的学术观点 | 第16-18页 |
1.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确认存在障碍 | 第16-17页 |
2.侵害信用权导致的损害后果不易用金钱量化 | 第17页 |
3.间接损害赔偿具有赔偿范围不确定性而扩张的可能性 | 第17-18页 |
(二)确立侵害信用权间接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1.侵害信用权案件中机会利益与期待利益损失的客观存在 | 第18-19页 |
2.机会利益与期待利益的侵权法可保护性 | 第19页 |
3.间接损害赔偿的请求权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三)侵害信用权间接损害赔偿的认定标准 | 第20-23页 |
1.侵害信用权案件中间接损害赔偿的不同认定标准 | 第20-21页 |
2.侵害信用权案件中间接损害赔偿应采比例赔偿认定标准 | 第21-22页 |
3.侵害信用权案件中间接损害赔偿比例赔偿认定标准的限制 | 第22-23页 |
三、侵害信用权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 第23-27页 |
(一)侵害信用权案件是否给予精神损害赔偿的争议 | 第23-24页 |
1.侵害信用权精神损害赔偿肯定说 | 第23页 |
2.侵害信用权精神损害赔偿否定说 | 第23-24页 |
(二)侵害信用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1.信用权的商事人格权属性决定了侵害信用权应给予精神损害赔偿 | 第24-25页 |
2.侵害信用权案件中精神损害的客观存在 | 第25页 |
3.精神损害赔偿发挥惩戒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信用环境 | 第25页 |
(三)侵害信用权精神损害的具体适用 | 第25-27页 |
1.自然人信用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 | 第25-26页 |
2.法人信用权精神损害赔偿的不适用性 | 第26-27页 |
四、侵害信用权的赔礼道歉责任研究 | 第27-31页 |
(一)否定侵害信用权赔礼道歉责任的观点 | 第27-28页 |
1.侵害信用权是财产权益的侵害不应适用赔礼道歉 | 第27页 |
2.法人信用权受侵害不存在精神痛苦之可能 | 第27页 |
3.自然人信用权受侵害后损害结果非公开性 | 第27-28页 |
4.纯粹的赔礼道歉无消除影响之功能 | 第28页 |
(二)侵害信用权赔礼道歉责任适用的必要性 | 第28-30页 |
1.信用权的人格权属性决定了侵害信用权适用赔礼道歉责任 | 第28-29页 |
2.赔礼道歉的适用降低社会矛盾发生 | 第29页 |
3.赔礼道歉具有的消除影响功能与侵害信用权的损害结果符合 | 第29-30页 |
(三)侵害信用权赔礼道歉的适用标准 | 第30-31页 |
1.侵害信用权赔礼道歉适用标准的不同观点 | 第30页 |
2.侵害信用权赔礼道歉的适用以被侵权人主张为前提 | 第30页 |
3.侵害信用权赔礼道歉适用不以后果严重为要求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