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

论法律思维中的“求善”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序言第9-11页
一、法律人的思维第11-16页
    (一)法律思维第11-14页
        1.法律思维的含义第11页
        2.法律思维的类型第11-12页
        3.法律思维的特点第12-13页
        4.法律思维与法治思维第13-14页
    (二)法官思维:法律思维的典型思维第14-16页
        1.法官思维的含义第14页
        2.法官思维的独特性第14-15页
        3.法官思维的“求善”需“平衡”第15-16页
二、从“海瑞定理”看法律思维中的“求善”第16-21页
    (一)“海瑞定理”的内容第16-17页
        1.司法定理I之公平定理第16页
        2.司法定理II之差别定理第16-17页
    (二)差别定理的正当性论证第17-18页
        1.定理IIA(经济资产的弱势保护原则)的正当性第17页
        2.定理IIB(文化资产的强势保护原则)的正当性第17-18页
    (三)“海瑞定理”中的“求真”与“求善”第18-21页
        1.公平定理之“求真”第18-19页
        2.差别定理之“求善”第19-20页
        3.“求真”与“求善”的关系第20-21页
三、从“道德和法律之争”看法律思维中的“求善”第21-24页
    (一)从我国“泸州遗赠案”看“德与法之争”第21-22页
        1.“泸州遗赠案”案情回顾第21-22页
        2.本案中所体现的“德与法之争”第22页
    (二)“法律与道德之争”的解决需要“求善”第22-24页
        1.兼顾各方合法利益、恰当处理利益冲突第22-23页
        2.法律与道德的调和第23页
        3.依据“海瑞定理”分析此案第23-24页
四、从“于欢案”看法律思维中的“求善”第24-27页
    (一)从“于欢案”看判决和民意的关系第24-26页
        1.“于欢案”案情回顾第24-25页
        2.本案中民意左右司法的现象第25-26页
    (二)处理“判决与民意的关系”需要“求善”第26-27页
        1.“法本原情”与“衡情度理”第26-27页
        2.从关注形式正义转变为关注实质正义第27页
五、实现法律思维中“求善”的路径第27-30页
    (一)进行司法活动首先要“求真”第27-28页
        1.法律的概念性与法律思维第27-28页
        2.法律的规范性与法律思维第28页
    (二)在“求真”的基础上“求善”第28-30页
        1.法律的社会性与法律思维第28-29页
        2.法律的正义性与法律思维第29页
        3.法律的目的性与法律思维第29-30页
结语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致谢第33-34页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古代释冤机制研究
下一篇:明代州县刑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