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我国古代释冤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10-12页
一、我国古代释冤案的类型第12-21页
    (一)冤案的资料来源第12页
    (二)释冤的涵义界定第12-13页
    (三)我国古代释冤案的类型第13-21页
        1.民事类释冤案和刑事类释冤案第13-14页
        2.涉官类释冤案和涉民类释冤案第14-16页
        3.诬告陷害类释冤案、证据类释冤案和拷掠类释冤案第16-21页
二、我国古代冤案发生的原因分析第21-26页
    (一)因告劾而发生第22-23页
        1.诬告第22-23页
        2.弹劾第23页
    (二)因侦查取证而发生第23-24页
        1.拷掠诬服第23-24页
        2.伪证第24页
    (三)因法官枉鞫狱而发生第24-26页
        1.法官重口供轻疑窦第24-25页
        2.法官出入人罪第25页
        3.法官适用“有罪推定”原则第25-26页
三、我国古代的释冤解决机制第26-34页
    (一)我国古代冤抑者申冤的司法途径第26-27页
        1.击鼓鸣冤第26页
        2.拦驾(轿)喊冤第26-27页
        3.临刑喊冤第27页
    (二)我国古代的释冤解决机制第27-29页
        1.清官适用“罪疑惟轻”的司法原则而释冤第27-28页
        2.施行死刑复奏制度雪冤第28页
        3.追究“出入人罪”的法官责任制度第28-29页
        4.通过录囚释冤第29页
    (三)法官释冤的具体办法第29-34页
        1.审查案件卷宗“合理怀疑”第29-30页
        2.五听制度在释冤中的应用第30-31页
        3.清官智慧审案致释冤第31-32页
        4.逻辑推理与经验判断第32-33页
        5.奏请皇帝“释冤”第33-34页
四、我国古代释冤的特点及现代启示第34-39页
    (一)我国古代释冤的特点分析第34页
    (二)我国古今冤案中释冤的类似情形对比分析第34-36页
        1.真凶再现后释冤第34-35页
        2.亡者归来后释冤第35-36页
        3.人死之后才释冤第36页
    (三)我国古代释冤对现代的启示第36-39页
        1.确定“无罪推定”理念第36-37页
        2.健全和完善诉冤途径第37页
        3.谨慎对待证据的采信及运用第37-38页
        4.司法官员在审判中敢于怀疑并慎重用刑第38-39页
        5.敢于承认冤案并推翻重审第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律惩治盗墓行为研究
下一篇:论法律思维中的“求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