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2.1 岩质边坡的分类 | 第15页 |
1.2.2 顺层岩质边坡破坏机理及破坏模式 | 第15-18页 |
1.2.3 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18-22页 |
1.2.4 顺层岩质边坡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基于变形的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25-47页 |
2.1 概述 | 第25页 |
2.2 顺层岩质边坡坡体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 第25-38页 |
2.2.1 开挖诱发坡体变形计算方法 | 第25-28页 |
2.2.2 降雨诱发坡体变形计算方法 | 第28-34页 |
2.2.3 地震诱发坡体变形计算方法 | 第34-38页 |
2.3 基于变形的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判别方法 | 第38-39页 |
2.4 工程实例分析 | 第39-46页 |
2.4.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39-40页 |
2.4.2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40-43页 |
2.4.3 计算结果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 第43-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顺层岩质边坡预加固方法研究 | 第47-55页 |
3.1 概述 | 第47页 |
3.2 顺层岩质边坡常用的加固措施 | 第47-49页 |
3.2.1 直接加固 | 第47-49页 |
3.2.2 间接加固 | 第49页 |
3.3 基于变形的顺层岩质边坡预加固方法研究 | 第49-54页 |
3.3.1 让剪型锚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研究 | 第50-52页 |
3.3.2 让压型抗滑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研究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让剪型锚杆让剪特性试验研究 | 第55-78页 |
4.1 概述 | 第55页 |
4.2 不同锚固条件下结构面剪切试验设计 | 第55-69页 |
4.2.1 试验原理 | 第55-56页 |
4.2.2 试验仪器 | 第56-60页 |
4.2.3 试验材料 | 第60-62页 |
4.2.4 试验方案 | 第62-63页 |
4.2.5 试样制备 | 第63-68页 |
4.2.6 试验步骤 | 第68-69页 |
4.3 无锚固条件下结构面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4.3.1 不同法向应力下的结构面剪切过程分析 | 第69-70页 |
4.3.2 软弱夹层含水率对结构面剪切过程的影响 | 第70-71页 |
4.4 普通锚杆锚固条件下结构面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4.4.1 不同法向应力下的结构面剪切过程分析 | 第71-73页 |
4.4.2 普通锚杆锚固下结构面抗剪强度分析 | 第73-74页 |
4.5 让剪型锚杆锚固条件下结构面剪切试验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4.5.1 让剪型锚杆让剪位移量分析 | 第74-76页 |
4.5.2 让剪型锚杆锚固下结构面抗剪强度分析 | 第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让压型抗滑桩工作性状试验研究 | 第78-92页 |
5.1 概述 | 第78页 |
5.2 相似理论原理 | 第78-82页 |
5.2.1 相似模型材料的选择原则 | 第78-79页 |
5.2.2 应力相似原则 | 第79-82页 |
5.3 顺层岩质边坡抗滑桩工作性状试验设计 | 第82-87页 |
5.3.1 试验方案 | 第82页 |
5.3.2 模型制作 | 第82-83页 |
5.3.3 测试内容及方法 | 第83-86页 |
5.3.4 加载系统的选取 | 第86页 |
5.3.5 降雨系统选取 | 第86-87页 |
5.4 顺层岩质边坡模型试验过程 | 第87-88页 |
5.4.1 开挖条件下模型试验 | 第87页 |
5.4.2 降雨条件下模型试验 | 第87-88页 |
5.5 顺层岩质边坡抗滑桩工作性状试验结果 | 第88-90页 |
5.5.1 坡向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 第88-89页 |
5.5.2 应力监测结果分析 | 第89-9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 第100页 |
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