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29页 |
1.1 N-杂环芳烃化合物的二聚体的重要性 | 第7-8页 |
1.2 N-杂环芳香化合物的自身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8-26页 |
1.2.1 过渡金属催化的N-杂环芳香化合物的自身偶联反应 | 第8-24页 |
1.2.1.1 经典的乌尔曼反应(Ullmann reaction)生成杂环芳烃化合物的二聚体 | 第8-11页 |
1.2.1.2 根岸偶联反应(Negishi coupling)生成N-杂环芳烃化合物的二聚体 | 第11-13页 |
1.2.1.3 施蒂勒反应(Stille coupling)生成杂环芳烃化合物的二聚体 | 第13-14页 |
1.2.1.4 铃木反应(Suzuki reaction)生成杂环芳烃化合物的二聚体 | 第14-15页 |
1.2.1.5 过渡金属催化的官能化杂环芳香化合物之间的同种偶联 | 第15-18页 |
1.2.1.6 过渡金属催化的格氏试剂之间的同种偶联 | 第18-21页 |
1.2.1.7 过渡金属催化的杂环芳香化合物的直接偶联 | 第21-24页 |
1.2.2 无过渡金属催化的杂环芳香化合物的自身偶联反应 | 第24-26页 |
1.3 总结 | 第26-27页 |
1.4 立题依据 | 第27-29页 |
第二章 TMPMgCl促进未活化的N-杂环芳香化合物的自身偶联反应 | 第29-42页 |
2.1 各种影响反应产率的条件的筛选 | 第29-33页 |
2.1.1 金属化的TMP的筛选 | 第29页 |
2.1.2 TMPMgCl用量的筛选 | 第29-30页 |
2.1.3 溶剂的筛选 | 第30-31页 |
2.1.4 温度筛选 | 第31页 |
2.1.5 添加剂的选择 | 第31-32页 |
2.1.6 TMEDA的用量筛选 | 第32-33页 |
2.1.7 最适反应条件 | 第33页 |
2.2 最适反应条件下底物适用性的研究 | 第33-38页 |
2.2.1 喹啉类化合物的自身偶联 | 第34-35页 |
2.2.2 吡啶类化合物的自身偶联 | 第35-37页 |
2.2.3 喹喔啉类化合物的自身偶联 | 第37-38页 |
2.3 克级规模反应 | 第38-39页 |
2.4 红光物质DMBQ-Ir complex A的合成 | 第39-40页 |
2.5 反应机理 | 第40-41页 |
2.6 结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42-51页 |
3.1 反应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42页 |
3.2 TMPMgCl促进未活化的N-杂环芳香化合物的自身偶联反应 | 第42-43页 |
3.3 红光物质DMBQ-Ir complex A的合成 | 第43页 |
3.4 所有产物的分离方法与谱图解析 | 第43-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核磁谱图 | 第57-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