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集约耕种、多种经营、综合开发论文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1 绪论第18-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8-20页
        1.1.1 美丽乡村建设的转型升级第18页
        1.1.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第18-19页
        1.1.3 农村产业融合与协同创新的推进第19-20页
    1.2 选题意义与目的第20-22页
        1.2.1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2.2 研究目的第21-22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6页
        1.3.1 研究方法第22-25页
        1.3.2 技术路线第25-26页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第26-28页
    1.5 本文研究可能的创新点第28-29页
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29-49页
    2.1 国内外休闲农业的相关研究第29-37页
        2.1.1 休闲农业热点的图谱统计第29-31页
        2.1.2 休闲农业理论研究与区域发展第31-34页
        2.1.3 休闲农业开发与组织管理第34-36页
        2.1.4 休闲农业与农村建设第36-37页
    2.2 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研究第37-45页
        2.2.1 我国乡村建设由来与发展第37-39页
        2.2.2 国内外乡村发展相关研究第39-42页
        2.2.3 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述评第42-45页
    2.3 系统耦合协调的相关研究第45-48页
        2.3.1 单个系统的耦合研究第45-46页
        2.3.2 系统之间的耦合研究第46-47页
        2.3.3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协同的可能性相关问题第47-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3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系统要素及其相关性第49-75页
    3.1 休闲农业的内涵框架与系统逻辑第49-59页
        3.1.1 休闲农业产业内涵框架第50-52页
        3.1.2 休闲农业产业构成与运作机理第52-55页
        3.1.3 休闲农业产业的形成逻辑第55-59页
    3.2 美丽乡村的系统要素与动力机制第59-66页
        3.2.1 美丽乡村的系统要素第59-60页
        3.2.2 美丽乡村的子系统辨识第60-63页
        3.2.3 美丽乡村的系统动力机制第63-66页
    3.3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的相关性特征第66-68页
        3.3.1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的共性特征第66-67页
        3.3.2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的矛盾性特征第67-68页
    3.4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的相互关系第68-74页
        3.4.1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系统核心关联性第68页
        3.4.2 休闲农业系统对美丽乡村系统的影响第68-72页
        3.4.3 美丽乡村系统对休闲农业系统的影响第72-74页
    3.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4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第75-88页
    4.1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第75-80页
        4.1.1 系统论第75-76页
        4.1.2 协同学理论第76-77页
        4.1.3 自组织理论第77-79页
        4.1.4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协同的理论假设第79-80页
    4.2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协同模型构建第80-87页
        4.2.1 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值第80-85页
        4.2.2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第85-87页
    4.3 本章小结第87-88页
5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关系与协同机制第88-116页
    5.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第88-93页
        5.1.1 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取第88-89页
        5.1.2 美丽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取第89-92页
        5.1.3 数据来源第92-93页
    5.2 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第93-97页
        5.2.1 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93页
        5.2.2 美丽乡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93-94页
        5.2.3 指标体系权重值的确定第94-97页
    5.3 我国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发展水平测度第97-102页
        5.3.1 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第98-100页
        5.3.2 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第100-102页
    5.4 我国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协调的空间特征第102-109页
        5.4.1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度及分布特征第103-107页
        5.4.2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协调度及分布特征第107-109页
    5.5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第109-111页
        5.5.1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的时空耦合是二者协同发展的基础第109-110页
        5.5.2 内外驱动力是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第110-111页
    5.6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协同发展机制第111-115页
        5.6.1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内容耦合第112-113页
        5.6.2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模式耦合第113-115页
        5.6.3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管理耦合第115页
    5.7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6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案例分析:以福建省为例第116-154页
    6.1 福建省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发展现状第116-130页
        6.1.1 福建省乡村发展基本概况第116-118页
        6.1.2 福建乡村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第118-121页
        6.1.3 福建省乡村发展水平基本特征第121-125页
        6.1.4 福建省乡村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第125-126页
        6.1.5 福建省乡村主要发展类型第126-130页
    6.2 调研设计与描述性分析第130-133页
        6.2.1 问卷设计与调研第130-131页
        6.2.2 调研样本描述性分析第131-133页
    6.3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案例分析第133-149页
        6.3.1 福建省村域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发展水平评价第133-140页
        6.3.2 福建省村域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第140-149页
    6.4 福建省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类型第149-152页
        6.4.1 基础建设协同型第149-150页
        6.4.2 规划制定协同型第150-151页
        6.4.3 产业发展协同型第151页
        6.4.4 组织管理协同型第151-152页
    6.5 本章小结第152-154页
7 结论与建议第154-159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54-155页
    7.2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第155-158页
        7.2.1 提升参与主体意愿与能力第155-156页
        7.2.2 健全完善小城镇发展体系第156页
        7.2.3 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第156-157页
        7.2.4 着力营造农村创业环境第157页
        7.2.5 创新扶持政策体制机制第157页
        7.2.6 融合互联网+创新思维第157-158页
    7.3 未来研究展望第158-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7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接收)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第170-171页
致谢第171-172页
附件一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重要性程度调查表第172-179页
附件二 福建省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重要性程度调查表第179-182页
附件三 福建省村域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重要性程度调查表第182-188页
附录四 中国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协调度原始数据第188-192页
附件五 福建省乡村发展水平原始数据第192-204页
附件六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课题调查问卷第204-213页
附件七 福建省调研村庄名录第213-214页

论文共2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钙结合蛋白SCaBP3调控质膜H~+-ATPase自抑制活性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基于《哥达纲领批判》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