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7-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2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实验研究 | 第15-2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15-16页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7-22页 |
2.1 动物分组 | 第17页 |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17-18页 |
2.3 给药方法 | 第18-19页 |
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 第19-22页 |
2.5 统计分析 | 第2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2-28页 |
3.1 Bederson评分和梗死面积 | 第22-25页 |
3.2 IL-1,BDNF和TNF-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 第25-27页 |
3.3 Gap-43和神经丝蛋白水平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55页 |
1 脑梗死实验动物模型 | 第28页 |
1.1 脑梗死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选择 | 第28页 |
1.2 动物模型制备成功与否的评价 | 第28页 |
2 西医对脑梗死的认识 | 第28-37页 |
2.1 脑梗死的流行病学 | 第29-30页 |
2.2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第30-33页 |
2.3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发生机制 | 第33-35页 |
2.4 脑梗死的分型及分期 | 第35页 |
2.5 脑梗死的药物治疗 | 第35-37页 |
3 中医对脑梗死的认识 | 第37-40页 |
3.1 中医对中风病病名的认识 | 第37-38页 |
3.2 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8页 |
3.3 中医对中风病的辨证论治 | 第38-40页 |
4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 | 第40-45页 |
4.1 能量代谢障碍 | 第40-41页 |
4.2 兴奋性氨基酸 | 第41页 |
4.3 钙离子超载损伤 | 第41-42页 |
4.4 炎症反应的损害 | 第42页 |
4.5 自由基过度增加 | 第42-43页 |
4.6 一氧化氮的作用 | 第43-44页 |
4.7 细胞凋亡的参与 | 第44页 |
4.8 梗死周围去极化 | 第44-45页 |
5 现代医学对人参皂甙Rb1的研究及其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45-48页 |
5.1人参皂甙Rb1 | 第45页 |
5.2 人参皂甙Rb1的药理作用 | 第45-46页 |
5.3 人参皂甙Rb1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46-48页 |
6 炎症细胞因子和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蛋白质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 第48-52页 |
6.1 炎症细胞因子及其与脑梗死发生机制之间的关系 | 第48-49页 |
6.2 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蛋白质与脑梗死神经细胞恢复之间的关系 | 第49-52页 |
7 研究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综述 | 第65-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