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术语、缩略词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前言 | 第14-20页 |
1.1.1 植物的花部特征 | 第14-16页 |
1.1.2 植物的交配系统 | 第16-18页 |
1.1.3 植物的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18-20页 |
1.2 研究材料及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2.1 研究材料 | 第20页 |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椭圆叶花锚的传粉生态学研究 | 第21-33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3页 |
2.1.1 实验种群 | 第21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22-23页 |
2.2 结果 | 第23-30页 |
2.2.1 交配系统 | 第23-24页 |
2.2.2 访问昆虫比较 | 第24-25页 |
2.2.3 花部特征比较 | 第25-27页 |
2.2.4 传粉者对花部特征的选择压力 | 第27-30页 |
2.3 讨论 | 第30-33页 |
2.3.1 交配系统 | 第30-31页 |
2.3.2 传粉昆虫 | 第31-32页 |
2.3.3 选择压力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椭圆叶花锚转录组分析和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33-4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3.1.2 椭圆叶花锚DNA的提取 | 第33-34页 |
3.1.3 椭圆叶花锚叶片RNA提取与测序 | 第34-35页 |
3.1.4 转录组的组装 | 第35-36页 |
3.1.5 SSR位点的搜索、引物设计和验证 | 第36-37页 |
3.1.6 含有SSR位点的unigene功能注释及GO分类 | 第37页 |
3.1.7 种群的遗传分析 | 第3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3.2.1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 第37-38页 |
3.2.2 转录组组装结果 | 第38-39页 |
3.2.3 转录组SSR位点数量与分布特征 | 第39-41页 |
3.2.4 含SSR序列编码区的功能注释 | 第41-42页 |
3.2.5 SSR标记验证结果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基于SSR分子标记检测椭圆叶花锚种群自交率 | 第45-54页 |
4.1 实验材料采集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4.2.1 距长度的测量 | 第45-46页 |
4.2.2 椭圆叶花锚子代总DNA的提取 | 第46页 |
4.2.3 荧光PCR扩增和STR检测 | 第46-47页 |
4.2.4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47-48页 |
4.3 结果 | 第48-52页 |
4.3.1 总DNA的提取结果和SSR数据结果 | 第48-49页 |
4.3.2 距长度与种群交配系统 | 第49-52页 |
4.4 讨论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椭圆叶花锚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54-76页 |
5.1 实验材料采集 | 第54-5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5-59页 |
5.2.1 椭圆叶花锚总DNA提取 | 第55-56页 |
5.2.2 荧光PCR扩增和STR检测 | 第56页 |
5.2.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56-59页 |
5.3 结果 | 第59-74页 |
5.3.1 DNA的提取结果和SSR数据结果 | 第59-60页 |
5.3.2 哈代-温伯格平衡(HWE)检测 | 第60-63页 |
5.3.3 瓶颈效应分析 | 第63页 |
5.3.4 遗传多样性结果 | 第63-66页 |
5.3.5 遗传结构分析 | 第66-73页 |
5.3.6 椭圆叶花锚种群遗传多样性对地理因子的响应 | 第73-74页 |
5.4 讨论 | 第74-76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76-78页 |
6.1 椭圆叶花锚的传粉生态学 | 第76页 |
6.2 椭圆叶花锚RNA转录组与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 第76页 |
6.3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椭圆叶花锚自交率 | 第76-77页 |
6.4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椭圆叶花锚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附录 | 第87-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