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心理论文

网民对网络道德绑架行为的道德判断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8-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9-18页
    2.1 网络道德绑架第9-12页
        2.1.1 网络道德绑架行为的界定第9-10页
        2.1.2 网络道德绑架行为的成因第10-11页
        2.1.3 网络道德绑架事件中群体的界定第11页
        2.1.4 网络道德绑架的相关研究第11-12页
    2.2 道德判断第12-18页
        2.2.1 道德判断的内涵第12-13页
        2.2.2 道德判断的理论模型第13-16页
        2.2.3 道德判断的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三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思路及意义第18-21页
    3.1 问题提出第18-19页
    3.2 研究思路第19页
    3.3 研究意义第19-21页
        3.3.1 理论意义第19页
        3.3.2 实践意义第19-21页
第四章 实证研究第21-48页
    4.1 研究一:网民对网络道德绑架行为的理解、道德判断和判断原因第21-33页
        4.1.1 研究目的第21页
        4.1.2 研究方法第21页
        4.1.3 研究工具第21-22页
        4.1.4 被试第22-23页
        4.1.5 研究程序第23页
        4.1.6 资料整理与分析第23页
        4.1.7 研究结果第23-28页
        4.1.8 研究一讨论第28-33页
    4.2 研究二:网民对不同网络道德绑架行为道德判断的特征第33-45页
        4.2.1 研究目的第33页
        4.2.2 研究假设第33页
        4.2.3 研究材料及其评定第33-34页
        4.2.4 研究方法第34页
        4.2.5 被试第34-35页
        4.2.6 研究步骤第35页
        4.2.7 研究结果第35-43页
        4.2.8 研究二讨论第43-45页
    4.3 研究三:高、低解释水平启动下网民对网络道德绑架行为的道德判断第45-48页
        4.3.1 研究目的第45页
        4.3.2 研究假设第45页
        4.3.3 研究材料及其评定第45-46页
        4.3.4 研究设计第46页
        4.3.5 被试第46页
        4.3.6 研究程序第46页
        4.3.7 研究结果第46-47页
        4.3.8 研究三讨论第47-48页
第五章 总讨论第48-50页
    5.1 网络道德绑架行为的道德违规与道德两难第48页
    5.2 网民对网络道德绑架行为道德判断的特征第48-50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50-53页
    6.1 研究结论第50页
    6.2 研究创新第50-51页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51-53页
        6.3.1 研究不足第51页
        6.3.2 研究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附录第59-79页
    附录一: 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访谈提纲第59-60页
    附录二: 网民对网络道德绑架行为道德判断的调查测验第60-66页
    附录三: 低解释水平启动材料第66-68页
    附录四: 高解释水平启动材料第68-70页
    附录五: 网络道德绑架行为实验材料第70-72页
    附录六: 访谈原始资料整理第72-79页
致谢第79-81页
个人简介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泛娱乐化的伦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想象训练对身心健康、生存质量及疼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