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弱轴扩大翼缘式连接的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弱轴连接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弱轴连接简述第11-12页
        1.2.2 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弱轴连接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1.3 梁端扩大翼缘式连接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梁端扩大翼缘式连接简述第15页
        1.3.2 梁端扩大翼缘式连接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弱轴扩大翼缘式连接的试验研究第19-42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试件设计第19-24页
        2.2.1 节点模型的选取第19-20页
        2.2.2 梁柱尺寸及连接的设计第20页
        2.2.3 扩翼形式的确定第20-21页
        2.2.4 节点验算第21-24页
            2.2.4.1 “强柱弱梁”的规定及验算第21-22页
            2.2.4.2 “强节点弱构件”的规定及验算第22-23页
            2.2.4.3 节点域的相关规定及验算第23-24页
            2.2.4.4 扩翼三角形侧板验算第24页
    2.3 材性试验第24-25页
    2.4 试验加载与数据采集第25-29页
        2.4.1 加载方案第25页
        2.4.2 试验装置第25-27页
        2.4.3 加载制度第27页
        2.4.4 数据采集第27-29页
            2.4.4.1 位移的测量第27-29页
            2.4.4.2 应变的测量第29页
    2.5 试验现象与破坏特征第29-32页
        2.5.1 试验现象第29-32页
        2.5.2 破坏特征第32页
    2.6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32-40页
        2.6.1 P-Δ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第32-33页
        2.6.2 M-θ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第33-36页
        2.6.3 钢梁的应变分布第36-37页
        2.6.4 节点域及蒙皮板的应力分布第37-39页
        2.6.5 耗能性能第39页
        2.6.6 刚度退化第39-40页
    2.7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与验证第42-50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2-45页
        3.2.1 钢材本构关系第42-43页
        3.2.2 模型单元网格第43-44页
        3.2.3 相互作用与边界条件第44-45页
        3.2.4 分析步与求解设置第45页
    3.3 有限元模拟验证分析第45-49页
        3.3.1 破坏形态对比第45-46页
        3.3.2 M-θ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对比第46-48页
        3.3.3 抗震性能对比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弱轴扩大翼缘式连接的参数分析第50-80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扩翼直角边比例影响分析第50-64页
        4.2.1 WFS-40系列节点第51-55页
            4.2.1.1 节点破坏形态第51-52页
            4.2.1.2 柱蒙皮板与梁翼缘对接焊缝应力路径第52-53页
            4.2.1.3 M-θ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分析第53-55页
            4.2.1.4 抗震性能分析第55页
        4.2.2 WFS-50系列节点第55-60页
            4.2.2.1 节点破坏形态第55-57页
            4.2.2.2 柱蒙皮板与梁翼缘对接焊缝应力路径第57-58页
            4.2.2.3 M-θ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分析第58-59页
            4.2.2.4 抗震性能分析第59-60页
        4.2.3 WFS-60系列节点第60-64页
            4.2.3.1 节点破坏形态第60-61页
            4.2.3.2 柱蒙皮板与梁翼缘对接焊缝应力路径第61-62页
            4.2.3.3 M-θ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分析第62-63页
            4.2.3.4 抗震性能分析第63-64页
        4.2.4 小结第64页
    4.3 柱轴压比影响分析第64-68页
        4.3.1 AC系列节点破坏形态第65-66页
        4.3.2 AC系列节点滞回性能及骨架曲线分析第66-68页
        4.3.3 AC系列节点抗震性能分析第68页
    4.4 梁柱线刚度比影响分析第68-73页
        4.4.1 梁刚度变化影响分析第69-71页
            4.4.1.1 节点破坏形态分析第69-70页
            4.4.1.2 节点抗震性能分析第70-71页
        4.4.2 柱刚度变化影响分析第71-73页
            4.4.2.1 节点破坏形态分析第71-72页
            4.4.2.2 节点抗震性能分析第72-73页
    4.5 扩大翼缘形式影响分析第73-78页
        4.5.1 节点设计第73-74页
        4.5.2 节点破坏形态第74-75页
        4.5.3 柱蒙皮板与梁翼缘对接焊缝应力路径第75-76页
        4.5.4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分析第76-77页
        4.5.5 抗震性能分析第77-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弱轴扩大翼缘式连接的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实例第80-90页
    5.1 引言第80页
    5.2 设计方法第80-83页
    5.3 工程实例分析第83-89页
        5.3.1 节点选取第83-84页
        5.3.2 节点设计第84-86页
        5.3.3 节点破坏形态分析第86-87页
        5.3.4 节点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分析第87-88页
        5.3.5 节点抗震性能分析第88-89页
    5.4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结论第90-91页
    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8页
附录第98-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压固结试验的黄土自重湿陷性研究
下一篇:Q460D钢母材及ER55-G型焊材微观断裂模型参数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