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3-30页 |
| 1.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类 | 第13页 |
| 1.2 含2-DOS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 | 第13-22页 |
| 1.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用机制 | 第22-24页 |
| 1.4 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良次级代谢产物方面的应用 | 第24-28页 |
| 1.5 氨基糖苷类新药研究方向 | 第28页 |
| 1.6 本研究立题意义 | 第28-30页 |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30-43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30-36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36-43页 |
| 第3章 庆大霉素C1a高产菌株的构建 | 第43-53页 |
| 3.1 gacD失活质粒的构建 | 第43-46页 |
| 3.2 接合转移实验 | 第46页 |
| 3.3 单交换基因阻断菌株的筛选及产物分析 | 第46页 |
| 3.4 双交换基因阻断菌株的筛选及产物分析 | 第46-51页 |
| 3.5 讨论 | 第51-53页 |
| 第4章 卡那链霉菌转化系统的建立及接合转移过程的优化 | 第53-61页 |
| 4.1 卡那链霉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考察 | 第53-54页 |
| 4.2 接合转移条件的优化 | 第54-59页 |
| 4.3 讨论 | 第59-61页 |
| 第5章 aprD3和aprD4基因的表达 | 第61-73页 |
| 5.1 aprD3-aprQ-aprD4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1-64页 |
| 5.2 红霉素抗性基因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4-67页 |
| 5.3 接合转移实验 | 第67-68页 |
| 5.4 发酵产物分析 | 第68-70页 |
| 5.5 讨论 | 第70-73页 |
| 第6章 全文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View Letter | 第83-84页 |
| 附件 | 第84-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