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上市公司“金手铐”问题研究--基于光迅科技股权激励方案的考察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13页
        1.2.1 研究思路第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框架第13-14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6-30页
    2.1 相关概念第16-19页
        2.1.1 股权激励第16-18页
        2.1.2 高新技术企业第18-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2页
        2.2.1 委托代理理论第19-20页
        2.2.2 最优契约论第20页
        2.2.3 管理权力论第20-21页
        2.2.4 人力资本理论第21页
        2.2.5 激励理论第21-22页
    2.3 文献综述第22-28页
        2.3.1 股权激励的动机第22-23页
        2.3.2 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第23-24页
        2.3.3 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第24-26页
        2.3.4 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第26-27页
        2.3.5 文献综述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光迅科技股权激励的实施背景及方案第30-38页
    3.1 公司简介第30-31页
    3.2 股权激励的实施背景第31-32页
    3.3 股权激励计划方案第32-37页
        3.3.1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方案第32-34页
        3.3.2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方案第34-36页
        3.3.3 两期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情况第36-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光迅科技股权激励方案的契约要素分析第38-53页
    4.1 公司两期股权激励方案的对比分析第38-45页
        4.1.1 激励对象第39-40页
        4.1.2 授予数量第40-41页
        4.1.3 行权价格第41-42页
        4.1.4 激励期限第42-43页
        4.1.5 激励条件第43-45页
    4.2 行业股权激励方案的对比分析第45-51页
        4.2.1 激励对象第46-47页
        4.2.2 授予数量第47-48页
        4.2.3 行权价格第48页
        4.2.4 激励期限第48-49页
        4.2.5 激励条件第49-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光迅科技股权激励实施的后果分析第53-72页
    5.1 市场反应第53-56页
    5.2 财务绩效第56-65页
        5.2.1 盈利能力第57-59页
        5.2.2 成长能力第59-61页
        5.2.3 营运能力第61-63页
        5.2.4 偿债能力第63-65页
    5.3 创新能力第65-70页
        5.3.1 创新投入第65-67页
        5.3.2 创新产出第67-68页
        5.3.3 创新转换能力第68-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72-75页
    6.1 研究结论第72-73页
    6.2 研究的启示第73-74页
    6.3 局限性与不足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价值投资的多因子量化选股模型研究
下一篇:关于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项目融资风险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