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叙事路径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框架和创新之处第12-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2 研究框架第13页
        1.3.3 创新之处第13-15页
第二章 叙事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15-24页
    2.1 作为教育方法的叙事第15-18页
        2.1.1 叙事的内涵第15-16页
        2.1.2 叙事的构成要素第16-18页
    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18-20页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8-19页
        2.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19-20页
    2.3 叙事应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依据第20-22页
        2.3.1 中国传统叙事第20页
        2.3.2 叙事知识第20-21页
        2.3.3 解释学第21-22页
    2.4 叙事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联性第22-24页
        2.4.1 叙事是价值观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第22-23页
        2.4.2 价值观教育需要体认、感悟的叙事教育第23-24页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叙事的融入第24-36页
    3.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第24-29页
        3.1.1 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教育感染力不足第24-26页
        3.1.2 教育方法重理论灌输忽视主体需求,教育说服力不足第26-27页
        3.1.3 教育引导功能变为理论教条转述,教育引导力不足第27-29页
    3.2 叙事融入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第29-32页
        3.2.1 将价值观教育内容回归生活实际,增强教育的感染力第29页
        3.2.2 多样化载体运用进行多角度渗透,提升教育的说服力第29-31页
        3.2.3 运用叙事思维引导主体自觉选择,强化教育的引导力第31-32页
    3.3 叙事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第32-36页
        3.3.1 知—叙事的阐释性进行认知与说理第33页
        3.3.2 情—叙事的情境性引起情感共鸣与认同第33-34页
        3.3.3 意—叙事的隐喻来传递信念与价值第34页
        3.3.4 行—叙事的真实感来激发行为动机第34-36页
第四章 叙事应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路径第36-50页
    4.1 遴选与加工——叙事准备第36-40页
        4.1.1 发现与收集故事素材第36-38页
        4.1.2 融入叙事者的独特的理解和体验第38-39页
        4.1.3 根据教育需要进行整理与加工第39-40页
    4.2 叙述与聆听——叙事呈现第40-45页
        4.2.1 明确叙事主体第41-42页
        4.2.2 关注叙事空间第42-43页
        4.2.3 精选叙事载体第43-45页
        4.2.4 突出叙事要点第45页
    4.3 引领与行动——叙事反思第45-50页
        4.3.1 实现情与理的融合第46-47页
        4.3.2 指向未来生活行动第47-48页
        4.3.3 感悟后的反思提升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附录第55-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研究
下一篇: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路径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