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角色商品化权的概述 | 第11-20页 |
(一)角色商品化权的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1.美国形象权 | 第11-12页 |
2.日本商业形象权 | 第12页 |
3.德国人格权商品化 | 第12-14页 |
(二)角色商品化的含义 | 第14-20页 |
1.角色商品化的概念 | 第14页 |
2.角色商品化的类型 | 第14-17页 |
3.角色商品化的性质 | 第17-20页 |
二、角色商品化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 第20-27页 |
(一)角色商品化权的主体 | 第20-22页 |
1.自然人 | 第20-21页 |
2.虚拟角色的权利主体 | 第21-22页 |
(二)角色商品化权的客体 | 第22-25页 |
1.人格权商业价值 | 第22-23页 |
2.虚拟角色的商业价值 | 第23-25页 |
(三)角色商品化权的内容 | 第25-27页 |
三、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方式 | 第27-37页 |
(一)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现状与趋势 | 第27-29页 |
1.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现状 | 第27-28页 |
2.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趋势 | 第28-29页 |
(二)现行法律体系下的综合保护 | 第29-34页 |
1.商标法对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 | 第29-31页 |
2.著作权法对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 | 第31-32页 |
3.专利法对角色商品化权保护 | 第32页 |
4.人格权法对真实人物商品化权的保护 | 第32-33页 |
5.反不当竞争法的兜底保护 | 第33-34页 |
(三)权利侵害的救济路径 | 第34-37页 |
1.知识产权领域的救济 | 第34-35页 |
2.人格权法领域的救济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