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一、龙血竭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1 龙血竭的植物基原及加工方法 | 第12-13页 |
2 龙血竭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3-14页 |
3 龙血竭的药理作用 | 第14-15页 |
4 龙血竭中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 | 第15-16页 |
5 龙血竭的临床应用 | 第16页 |
6 龙血竭的制剂研究 | 第16-17页 |
二、固体分散体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 固体分散体载体的分类 | 第17-18页 |
2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3 固体分散体的质量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4 固体分散技术的应用 | 第20-21页 |
5 固体分散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21页 |
6 展望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龙血竭提取物成分的分离及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考察 | 第23-42页 |
第一节 龙血竭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 第23-36页 |
一、仪器与材料 | 第23-24页 |
二、龙血竭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 | 第24页 |
三、龙血竭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构的鉴定 | 第24-30页 |
四、龙血竭提取物化学成分在总离子流图和紫外图谱中的指认 | 第30-31页 |
五、小结与讨论 | 第31-36页 |
第二节 龙血竭提取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考察 | 第36-42页 |
一、仪器与材料 | 第36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36-41页 |
1 对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 第36-40页 |
2 对缺氧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40-41页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龙血竭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 第42-71页 |
第一节 龙血竭提取物中5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2-49页 |
一、仪器与材料 | 第42-43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43-48页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二节 龙血竭提取物体外溶出条件的考察 | 第49-55页 |
一、仪器与材料 | 第49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49-55页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55页 |
第三节 龙血竭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 第55-71页 |
一、仪器与材料 | 第55-56页 |
二、方法与结果 | 第56-70页 |
1 色谱条件 | 第56页 |
2 溶出度测定方法 | 第56页 |
3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 第56-57页 |
4 固体分散体处方的考察 | 第57-63页 |
5 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的确定 | 第63页 |
6 固体分散体的工艺验证及质量评价 | 第63-69页 |
7 龙血竭提取物及其固体分散体溶解度和溶出度的比较 | 第69-70页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70-71页 |
第四章 龙血竭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大鼠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 第71-91页 |
一、仪器与材料 | 第71-72页 |
二、方法和结果 | 第72-84页 |
1 大鼠血浆中5个检测指标HPLC-MS方法学研究 | 第72-81页 |
2 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与结果 | 第81-84页 |
三、小结与讨论 | 第84-91页 |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9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附录 | 第99-13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