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1. 绪论 | 第11-15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 1.3 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4页 | 
| 1.5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 2.1 政府债务的界定和性质 | 第15-16页 | 
| 2.2 政府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 | 第16-17页 | 
| 2.3 政府债务与宏观经济间的关系 | 第17-21页 | 
| 2.3.1 政务债务的总体作用 | 第17-19页 | 
| 2.3.2 政府债务影响宏观经济的机理分析 | 第19-21页 | 
| 2.4 政府债务与消费间的关系 | 第21-23页 | 
| 2.5 消费回归方程 | 第23-24页 | 
| 2.6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发展 | 第24-27页 | 
| 2.6.1 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发展 | 第24-25页 | 
| 2.6.2 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发展 | 第25-27页 | 
| 3. 我国政府债务与消费近况分析 | 第27-41页 | 
| 3.1 我国政府债务近况分析 | 第27-36页 | 
| 3.1.1 我国政府负债与资产近况分析 | 第27-34页 | 
| 3.1.2 我国政府隐性债务近况分析 | 第34-36页 | 
| 3.2 我国消费近况分析 | 第36-41页 | 
| 3.2.1 我国最终消费率及最终消费支出增长率 | 第36-39页 | 
| 3.2.2 我国与其他国家最终消费率的比较 | 第39-41页 | 
| 4. 我国政府债务与消费间的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1-45页 | 
| 4.1 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理论与方法 | 第41-42页 | 
| 4.1.1 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定义 | 第41-42页 | 
| 4.1.2 检验方法 | 第42页 | 
| 4.2 数据描述与平稳性检验 | 第42-43页 | 
| 4.2.1 数据描述 | 第42-43页 | 
| 4.2.2 平稳性检验 | 第43页 | 
| 4.3 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 第43-45页 | 
| 5. 我国政府债务与消费间的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5-50页 | 
| 5.1 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理论与方法 | 第45-47页 | 
| 5.1.1 Baek和Brock因果关系检验方法 | 第45-46页 | 
| 5.1.2 非参数统计检验 | 第46-47页 | 
| 5.2 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 第47-48页 | 
| 5.3 考虑ARCH效应的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8-50页 | 
| 5.3.1 考虑ARCH效应的原因和检验方法 | 第48-49页 | 
| 5.3.2 考虑ARCH效应后的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 第49-50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