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1.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4-17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3.3 研究的总体结构 | 第15页 |
1.3.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2 马克思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的渊源及其形成和演进轨迹 | 第17-25页 |
2.1 古希腊思想家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 | 第17-18页 |
2.1.1 柏拉图合乎“天性”的自然分工思想 | 第17-18页 |
2.1.2 色诺芬合乎“规模”的专业分工思想 | 第18页 |
2.2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 | 第18-20页 |
2.2.1 亚当·斯密合乎“交换”的劳动分工思想 | 第18-19页 |
2.2.2 让·巴蒂斯特·萨伊合乎“善恶并存”的分工思想 | 第19-20页 |
2.3 空想社会主义者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 | 第20-21页 |
2.3.1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 | 第20页 |
2.3.2 成熟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 | 第20-21页 |
2.4 马克思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的形成和演轨迹 | 第21-25页 |
2.4.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的萌芽 | 第21-22页 |
2.4.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的确立 | 第22页 |
2.4.3 《资本论》与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的发展与运用 | 第22-25页 |
3 马克思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5-37页 |
3.1 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25-29页 |
3.1.1 分工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所有制 | 第25-27页 |
3.1.2 分工与异化 | 第27-28页 |
3.1.3 分工与社会发展 | 第28-29页 |
3.2 马克思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9-37页 |
3.2.1 分工与人的本质 | 第29页 |
3.2.2 旧式分工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第29-32页 |
3.2.3 新式分工的形成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32-35页 |
3.2.4 世界历史的形成与人的发展 | 第35-37页 |
4 马克思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评析 | 第37-45页 |
4.1 立足点是“现实的人” | 第37-38页 |
4.1.1 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 | 第37-38页 |
4.1.2 从“现实的人”出发阐明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 | 第38页 |
4.2 根本价值追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第38-41页 |
4.2.1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 第38-40页 |
4.2.2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的根本价值追求 | 第40-41页 |
4.3 构成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41-42页 |
4.3.1“分工”范畴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 | 第41-42页 |
4.3.2 由考察分工揭示人的本质和发展问题构成唯物史观的重要逻辑线索 | 第42页 |
4.4 深刻影响着后人的理论研究视角及其实践活动 | 第42-45页 |
4.4.1 深刻影响着后人的理论研究视角 | 第42-43页 |
4.4.2 深刻影响着后人的实践活动 | 第43-45页 |
5 马克思分工理论中的人学思想对当代中国的现实启示 | 第45-55页 |
5.1 推进以人为本的分工制度改革 | 第45-47页 |
5.1.1 打破“身份制度”的划分和“单位制度”的差别 | 第45-46页 |
5.1.2 割除“行政制度”的弊端和“户.制度”的差异 | 第46-47页 |
5.2 消除旧式分工带来的“脑体”对立与“城乡”差别 | 第47-50页 |
5.2.1 消除旧式分工带来的“脑体”对立 | 第47-48页 |
5.2.2 消除旧式分工带来的“城乡”差别 | 第48-50页 |
5.3 消除科技发展对分工中人的发展的消极影响 | 第50-52页 |
5.3.1 消除科技发展对分工中的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 | 第50-51页 |
5.3.2 消除科技发展对分工中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 第51-52页 |
5.4 明确世界历史与国际分工视域下自我的价值定位 | 第52-55页 |
6 结论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