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回顾 | 第12-22页 |
1.1 文献回顾及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1.1 正畸性牙齿移动的机制 | 第13-14页 |
1.1.2 正畸性牙根吸收的机制 | 第14-15页 |
1.1.3 影响正畸性牙根吸收的因素 | 第15-18页 |
1.1.4 正畸性牙根吸收修复反应机制 | 第18-19页 |
1.1.5 锂盐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2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2-23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3.1 大鼠饲养 | 第23页 |
2.3.2 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 | 第23页 |
2.3.3 给药处理 | 第23页 |
2.3.4 Micro-CT 检测 | 第23页 |
2.3.5 牙根表面吸收面积比率的测量 | 第23-24页 |
2.3.6 统计学分析 | 第24-25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25-27页 |
3.1 第一磨牙移动距离 | 第25页 |
3.2 第一磨牙牙根吸收比率 | 第25-2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7-31页 |
4.1 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4.1.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27页 |
4.1.2 正畸力值的选择 | 第27-28页 |
4.1.3 加力周期的选择 | 第28页 |
4.2 Wnt 信号通路与骨改建 | 第28-29页 |
4.3 LiCl 对大鼠正畸性牙齿移动过程中牙齿根吸收的影响 | 第29-30页 |
4.4 LiCl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展望 | 第30-3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42页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