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问题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 第11-12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四 论文结构安排及关系 | 第12-13页 |
(一) 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二) 逻辑关系 | 第13页 |
五 有关术语界定与说明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内涵、形成与发展 | 第15-32页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内涵 | 第15-19页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 第15-16页 |
二 协商民主制度的内涵 | 第16-17页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内涵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形成 | 第19-24页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民主协商 | 第19-21页 |
二 人民政协制度建设是探索中的成功实践 | 第21-23页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的确立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 | 第24-32页 |
一 政治协商会议中的协商民主制度 | 第25-26页 |
二 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协商民主实践 | 第26-27页 |
三 政府在实践中拓展协商民主形式 | 第27-28页 |
四 基层自治中协商民主制度的探索 | 第28-30页 |
五 网络协商民主形式的兴起及特征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原因探析 | 第32-54页 |
第一节 协商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第32-35页 |
一 协商是中国古代政治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 第32-33页 |
二 协商是人民群众处理一般事物的重要方法 | 第33-34页 |
三 协商合作观念生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西方民主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融与影响 | 第35-40页 |
一 西方先进民主文化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 第35-37页 |
二 西式民主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 | 第37-40页 |
第三节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 第40-44页 |
一 协商合作的民主形式更符合中国人的特质 | 第40-41页 |
二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 第41-42页 |
三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与时俱进 | 第42-44页 |
第四节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现实依据 | 第44-54页 |
一 中国经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需要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 第44-47页 |
二 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 第47-51页 |
三 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需要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 第51-54页 |
第三章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几点思考 | 第54-60页 |
第一节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和各党派组织的作用 | 第54-56页 |
一 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 第54-55页 |
二 发挥参政党等组织的作用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向更高程度发展 | 第56-60页 |
一 立足现有平台完善制度化建设 | 第57-58页 |
二 创新协商民主理论丰富协商形式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布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