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成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5页
    一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一) 问题缘起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页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一) 研究目的第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第11-12页
        (一)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二) 研究思路第12页
    四 论文结构安排及关系第12-13页
        (一) 结构安排第12-13页
        (二) 逻辑关系第13页
    五 有关术语界定与说明第13-15页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内涵、形成与发展第15-32页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内涵第15-19页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第15-16页
        二 协商民主制度的内涵第16-17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内涵第17-19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形成第19-24页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民主协商第19-21页
        二 人民政协制度建设是探索中的成功实践第21-23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的确立第23-24页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发展第24-32页
        一 政治协商会议中的协商民主制度第25-26页
        二 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协商民主实践第26-27页
        三 政府在实践中拓展协商民主形式第27-28页
        四 基层自治中协商民主制度的探索第28-30页
        五 网络协商民主形式的兴起及特征第30-32页
第二章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原因探析第32-54页
    第一节 协商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32-35页
        一 协商是中国古代政治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第32-33页
        二 协商是人民群众处理一般事物的重要方法第33-34页
        三 协商合作观念生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第34-35页
    第二节 西方民主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融与影响第35-40页
        一 西方先进民主文化对中国的积极影响第35-37页
        二 西式民主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第37-40页
    第三节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第40-44页
        一 协商合作的民主形式更符合中国人的特质第40-41页
        二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第41-42页
        三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与时俱进第42-44页
    第四节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现实依据第44-54页
        一 中国经济文化的变革与发展需要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第44-47页
        二 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第47-51页
        三 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需要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第51-54页
第三章 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几点思考第54-60页
    第一节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和各党派组织的作用第54-56页
        一 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第54-55页
        二 发挥参政党等组织的作用第55-56页
    第二节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向更高程度发展第56-60页
        一 立足现有平台完善制度化建设第57-58页
        二 创新协商民主理论丰富协商形式第58-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布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战争与中国应对
下一篇:以公民为导向的县级单位干部评价体系研究--以阳东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