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黑液资源化处理方法 | 第12-15页 |
1.2.1 传统碱回收法 | 第12-13页 |
1.2.2 电渗析法 | 第13页 |
1.2.3 木质素回收技术 | 第13-14页 |
1.2.4 水热炭化法 | 第14页 |
1.2.5 水煤浆技术 | 第14页 |
1.2.6 超临界水氧化法 | 第14-15页 |
1.2.7 黑液气化法 | 第15页 |
1.3 黑液气化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 第19-20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黑液热解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22-35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黑液热重试验 | 第22-24页 |
2.2.1 热重分析仪 | 第22-23页 |
2.2.2 试验样品分析 | 第23-24页 |
2.2.3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24页 |
2.3 黑液热重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4-25页 |
2.4 升温速率对黑液热重试验的影响 | 第25-27页 |
2.5 热分析动力学方法 | 第27-28页 |
2.6 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求解与分析 | 第28-33页 |
2.6.1 Coats-Redfern法动力学模型 | 第28-31页 |
2.6.2 Flynn-Wall-Ozawa法动力学模型 | 第31-32页 |
2.6.3 Kissinger法动力学模型 | 第32-33页 |
2.6.4 三种热解动力学模型结果比较 | 第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黑液在流化床中的气化试验 | 第35-48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35-39页 |
3.2.1 实验装置 | 第35-37页 |
3.2.2 床温及床料的选择 | 第37-38页 |
3.2.3 黑液输送方式及流量确定 | 第38页 |
3.2.4 物料参数 | 第38页 |
3.2.5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3.3 黑液气化反应机理 | 第39-40页 |
3.4 气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3.4.1 气化试验稳定性 | 第40-41页 |
3.4.2 气相产物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3.5 可燃气含量及热值随温度变化规律 | 第44-45页 |
3.6 NO_X和SO_2排放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 第45-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黑液焦性质及碱回收试验研究 | 第48-62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黑液焦产率及热值测定 | 第48-50页 |
4.2.1 黑液焦产率测定 | 第48-49页 |
4.2.2 黑液焦热值测定 | 第49-50页 |
4.3 黑液焦成分分析 | 第50-59页 |
4.3.1 试验仪器介绍 | 第50-51页 |
4.3.2 XRF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5页 |
4.3.3 XRD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9页 |
4.4 黑液焦碱回收试验研究 | 第59-60页 |
4.4.1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59-60页 |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及已获得的专利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