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综述 | 第19-31页 |
2.1 城市综合体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4页 |
2.1.1 城市综合体概念 | 第19-21页 |
2.1.2 城市综合体的特征 | 第21-23页 |
2.1.3 城市综合体的功能 | 第23-24页 |
2.2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 第24-31页 |
2.2.1 项目竞争力的相关分析 | 第24-27页 |
2.2.2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的界定 | 第27-31页 |
3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要素的系统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1-45页 |
3.1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要素的系统分析 | 第31-34页 |
3.1.1 城市综合体的全寿命周期解析 | 第31-33页 |
3.1.2 城市综合体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33-34页 |
3.2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4-38页 |
3.2.1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34-35页 |
3.2.2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第35-36页 |
3.2.3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整理与分析 | 第36-38页 |
3.3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8-45页 |
4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 第45-65页 |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5-47页 |
4.1.1 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4.1.2 粗糙集的基本概念 | 第46-47页 |
4.2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47-52页 |
4.2.1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指标的数据收集 | 第48页 |
4.2.2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指标信息表的设定 | 第48页 |
4.2.3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评价中的数据处理 | 第48-49页 |
4.2.4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评价中的指标约简 | 第49页 |
4.2.5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评价中的指标权重计算 | 第49-50页 |
4.2.6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4.3 城市综合体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 第52-65页 |
4.3.1 西安城市综合体发展现状分析 | 第52-53页 |
4.3.2 样本数据收集 | 第53-54页 |
4.3.3 数据的归一化与离散化处理 | 第54-58页 |
4.3.4 指标集约简与权重计算 | 第58-60页 |
4.3.5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 第60页 |
4.3.6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5 提升城市综合体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 第65-69页 |
5.1 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城市综合体竞争力 | 第65-66页 |
5.1.1 精准定位 | 第65页 |
5.1.2 合理规划业态与开发顺序 | 第65-66页 |
5.1.3 科学设计建筑方案 | 第66页 |
5.1.4 创新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 | 第66页 |
5.2 优化外部环境提升城市综合体竞争力 | 第66-69页 |
5.2.1 科学选址 | 第66-67页 |
5.2.2 契合城市发展规划 | 第67页 |
5.2.3 与社会和谐共生 | 第67-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9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