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第一章 | 第9-20页 |
1.1 水飞蓟植物学形态 | 第9页 |
1.2 水飞蓟的生物活性成分及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3 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 第11-14页 |
1.4 水飞蓟的药理作用 | 第14-15页 |
1.5 悬浮细胞培养技术 | 第15-17页 |
1.6 促进悬浮培养中次生代谢产物产生和富集的方法 | 第17-18页 |
1.7 实验设计 | 第18-20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20-46页 |
第一章 水飞蓟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 第20-32页 |
1.1 引言 | 第20页 |
1.2 材料和主要设备、试剂 | 第20-21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1.4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1.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不同诱导子对水飞蓟悬浮培养的影响 | 第32-36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材料和主要设备、试剂 | 第32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水飞蓟宾含量的测定 | 第36-46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实验试剂 | 第36-3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3.5 小结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1.1 结论 | 第46页 |
1.2 创新点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