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人因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铁路安全人因风险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可拓评价理论应用现状 | 第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 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作业概述及风险评价理论 | 第14-26页 |
2.1 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作业概述 | 第14-18页 |
2.1.1 接发列车作业概述 | 第14-15页 |
2.1.2 接发列车作业非正常条件界定及特征分析 | 第15-18页 |
2.2 人因风险分析理论 | 第18-20页 |
2.3 风险评价理论 | 第20-24页 |
2.3.1 风险评价概述 | 第20页 |
2.3.2 风险评价准则 | 第20-21页 |
2.3.3 风险矩阵 | 第21-23页 |
2.3.4 风险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4 小结 | 第24-26页 |
3 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人因风险辨识及可靠性量化 | 第26-36页 |
3.1 接发列车人因风险辨识 | 第26-31页 |
3.1.1 认知行为模型 | 第26-28页 |
3.1.2 人因风险辨识 | 第28-31页 |
3.2 接发列车作业人员行为形成因子分析 | 第31-33页 |
3.2.1 接发列车作业人员主要PSF提取 | 第31-32页 |
3.2.2 行为形成因子权重分析 | 第32-33页 |
3.3 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人因差错概率量化 | 第33-35页 |
3.3.1 成功似然指数方法概述 | 第33-34页 |
3.3.2 人因差错概率量化 | 第34-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4 基于可拓学的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人因风险评价 | 第36-53页 |
4.1 可拓评价法概述 | 第36-37页 |
4.2 基于关联度函数的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人因风险评价 | 第37-44页 |
4.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37-38页 |
4.2.2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8页 |
4.2.3 经典域、节域及待评物元确定 | 第38-41页 |
4.2.4 评价指标关于风险等级的关联度确定 | 第41-43页 |
4.2.5 人因风险等级评价 | 第43-44页 |
4.3 基于贴近度函数的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人因风险评价 | 第44-50页 |
4.3.1 经典域、节域及待评物元确定 | 第45-48页 |
4.3.2 评价指标关于风险等级的贴近度确定 | 第48页 |
4.3.3 人因风险等级评价 | 第48-50页 |
4.4 人因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第50页 |
4.5 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人因风险控制 | 第50-52页 |
4.5.1 风险控制理论 | 第50-51页 |
4.5.2 非正常条件下接发列车人因风险控制 | 第51-52页 |
4.6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