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2页 |
| 1.1 可靠性数学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1.2 可修复系统常用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1.3 可靠性理论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公式 | 第10-11页 |
| 1.4 本文的结构及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带一个冷储备的多部件可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第12-24页 |
| 2.1 带一个冷贮备的两部件串联可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第12-16页 |
| 2.1.1 模型基本假设 | 第12页 |
| 2.1.2 系统的状态分析及求解 | 第12-16页 |
| 2.2 带一个冷储备的三部件串联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第16-20页 |
| 2.2.1 模型基本假设 | 第16页 |
| 2.2.2 模型分析及求解 | 第16-20页 |
| 2.3 带一个冷储备的n部件串联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第20-23页 |
| 2.3.1 模型基本假设 | 第20-21页 |
| 2.3.2 模型分析及可靠性指标的求解 | 第21-23页 |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带有n个冷贮备的 2n+1 部件串联可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第24-29页 |
| 3.1 模型基本假设 | 第24页 |
| 3.2 模型分析及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24-25页 |
| 3.3 n=2时的实例分析 | 第25-27页 |
| 3.4 小结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两部件冷贮备可修系统与单部件可修系统可靠性指标关系分析 | 第29-39页 |
| 4.1 模型基本假设 | 第29-30页 |
| 4.2 模型分析及可靠性指标计算 | 第30-38页 |
| 4.3 小结 | 第38-3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