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械手论文

多自由度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的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发展第13页
    1.3 外骨骼机械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3-20页
        1.3.1 连杆机构为力传递装置第14-16页
        1.3.2 缆索机构为力传递装置第16-17页
        1.3.3 缆索、连杆和其他机构的联合作用为力传递装置第17-20页
    1.4 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系统的技术难点第20-22页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二章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障碍治疗的理论基础第25-39页
    2.1 前言第25页
    2.2 手部生物力学基础第25-33页
        2.2.1 手的解剖第25-26页
        2.2.2 手部的神经第26-27页
        2.2.3 手部的控制第27-28页
        2.2.4 手指的运动范围第28-30页
        2.2.5 手部的抓握模式第30-33页
    2.3 脑卒中偏瘫运动障碍治疗理论基础第33-35页
        2.3.1 偏瘫概述第33-34页
        2.3.2 中枢神经损伤后异常的运动模式第34页
        2.3.3 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的恢复第34-35页
    2.4 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需求第35-38页
        2.4.1 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需求第35-36页
        2.4.2 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依据第36-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的结构设计第39-57页
    3.1 总体设计要求第39-40页
    3.2 外骨骼康复机械手执行机构第40页
    3.3 外骨骼整体设计第40-44页
    3.4 外骨骼各部分设计第44-54页
        3.4.1 外骨骼执行部分设计第44-51页
        3.4.2 外骨骼辅助部分设计第51-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7页
第四章 外骨骼康复机械手实验平台的构建第57-73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外骨骼结构尺寸参数设计第57-60页
        4.2.1 结构件参数设计第57-60页
        4.2.2 运动关系第60页
    4.3 控制系统总体机构设计第60-61页
    4.4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第61-64页
        4.4.1 迷你气缸的选择第61-62页
        4.4.2 电磁换向阀和继电器第62-63页
        4.4.3 STM32F429单片机第63-64页
    4.5 各关节外骨骼的物理样机第64-65页
        4.5.1 MCP关节样机第64页
        4.5.2 PIP关节样机第64-65页
        4.5.3 手部康复外骨骼总装配样机第65页
    4.6 阀控系统数学模型第65-72页
        4.6.1 阀控系统改进第65-67页
        4.6.2 气动位置控制系统建模第67-72页
    4.7 本章小节第72-73页
第五章 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的运动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第73-91页
    5.1 前言第73页
    5.2 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的仿真分析第73-78页
        5.2.1 MCP+PIP+DIP三关节联合运动模式第74-75页
        5.2.2 PIP+DIP关节联合运动模式第75-77页
        5.2.3 MCP关节独立运动模式第77-78页
    5.3 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的实验研究第78-84页
        5.3.1 物理样机第79-80页
        5.3.2 MCP+PIP+DIP三关节联合运动模式实验第80-81页
        5.3.3 PIP+DIP两关节联合运动模式实验第81-83页
        5.3.4 MCP关节独立运动模式实验第83-84页
    5.4 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系统改进第84-88页
        5.4.1 数据采集系统改进第84-86页
        5.4.2 外骨骼改进第86-88页
        5.4.3 驱动系统改进第88页
    5.5 本章小结第88-9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1-95页
    6.1 全文总结第91-92页
    6.2 研究展望第92-95页
致谢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3页
附录I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3-105页
附录II 控制系统程序第105-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虚拟力的移动能量补充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跨模态信息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