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桥梁养护、维修与整治论文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加腹板加固方法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选题背景第12-14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
    1.3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发展状况第14-21页
        1.3.1 连续刚构桥的特点第14-15页
        1.3.2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现状第15-18页
        1.3.3 连续刚构桥发展趋势第18-20页
        1.3.4 连续刚构桥存在问题第20-21页
    1.4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主要病害研究现状第21-23页
        1.4.1 国内外对梁体开裂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2 国内外跨中下挠研究现状第22-23页
    1.5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加固方法研究现状第23-25页
    1.6 本文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第25-28页
第二章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病害机理分析第28-40页
    2.1 箱梁裂缝病害机理第28-35页
        2.1.1 腹板裂缝第29-31页
        2.1.2 底板纵向裂缝第31-34页
        2.1.3 顶板裂缝第34-35页
        2.1.4 墩顶横隔板裂缝第35页
        2.1.5 其他裂缝第35页
    2.2 跨中下挠病害机理第35-39页
        2.2.1 跨中下挠病害概述第35页
        2.2.2 跨中下挠原因分析第35-39页
    2.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加固方法研究第40-52页
    3.1 加固原则及加固目标第40-41页
    3.2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加固方法总结与分析第41-51页
        3.2.1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第41-45页
        3.2.2 增大截面加固法第45-46页
        3.2.3 粘贴(预应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法第46-47页
        3.2.4 粘贴钢板加固法第47-48页
        3.2.5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第48-49页
        3.2.6 横张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第49-50页
        3.2.7 恢复桥面高程技术第50页
        3.2.9 其他加固技术第50-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3.3.1 传统加固方法总结分析第51页
        3.3.2 增加中腹板加固法的提出第51-52页
第四章 加中腹板加固方法研究第52-64页
    4.1 工程概况第52页
    4.2 病害检测情况第52-56页
        4.2.1 桥面系病害第53页
        4.2.2 上部承重构件病害第53-54页
        4.2.3 桥台病害第54-55页
        4.2.4 支座病害第55页
        4.2.5 检测结论第55-56页
    4.3 病害原因分析第56-57页
        4.3.1 桥面系病害第56页
        4.3.2 箱梁病害第56-57页
        4.3.3 支座病害第57页
        4.3.4 台帽病害第57页
        4.3.5 墩柱病害第57页
    4.4 加固方案选择第57-58页
        4.4.1 加固说明第57页
        4.4.2 加固方案选择第57-58页
    4.5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8-60页
        4.5.1 建模相关参数确定第58页
        4.5.2 现浇中腹板自重对原结构影响验算第58-60页
        4.5.3 模型建立第60页
    4.6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60-63页
        4.6.1 顺桥向抗弯承载能力第60-61页
        4.6.2 顺桥向抗剪承载能力第61-62页
        4.6.3 顺桥向控制截面应力计算第62页
        4.6.4 横桥向抗弯计算结果第62-63页
    4.7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中腹板尺寸及布置研究第64-74页
    5.1 相关说明第64页
    5.2 腹板尺寸研究第64-71页
        5.2.1 模型建立与说明第64页
        5.2.2 腹板尺寸对加固提载的影响第64-71页
    5.3 腹板布置研究第71-72页
        5.3.1 模型建立与说明第71-72页
        5.3.2 腹板尺寸对顺桥向加固提载的影响第72页
    5.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8页
    6.1 结论第74-76页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第76-78页
致谢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变荷载下混凝土桥塔既有裂缝扩展机理研究
下一篇:云南山区公路隧道衬砌病损特征及服役状况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