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方案及研究路径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研究路径 | 第16-18页 |
2 绩效评价概述 | 第18-26页 |
2.1 绩效概述 | 第18-20页 |
2.1.1 绩效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2 绩效的特点 | 第19-20页 |
2.2 绩效评价概述 | 第20-22页 |
2.2.1 绩效评价的概念 | 第20页 |
2.2.2 绩效评价的构成要素 | 第20-21页 |
2.2.3 绩效评价的意义 | 第21-22页 |
2.3 绩效评价方法 | 第22-26页 |
2.3.1 财务指标评价法 | 第22页 |
2.3.2 EVA评价法 | 第22-23页 |
2.3.3 平衡计分卡 | 第23-26页 |
3 鹤煤六矿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2页 |
3.1 鹤煤六矿简介 | 第26-27页 |
3.2 鹤煤六矿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3.2.1 鹤煤六矿绩效评价现状 | 第27-28页 |
3.2.2 鹤煤六矿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3.3 鹤煤六矿绩效评价问题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3.4 鹤煤六矿构建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4 鹤煤六矿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32-44页 |
4.1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2-33页 |
4.2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 | 第33-37页 |
4.2.1 财务维度 | 第33-35页 |
4.2.2 顾客维度 | 第35页 |
4.2.3 环境与安全维度 | 第35-36页 |
4.2.4 内部运营维度 | 第36-37页 |
4.2.5 学习与成长维度 | 第37页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第37-42页 |
4.3.1 德尔菲法 | 第37-38页 |
4.3.2 层次分析法 | 第38-42页 |
4.4 综合绩效评价 | 第42-44页 |
5 鹤煤六矿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的应用 | 第44-66页 |
5.1 鹤煤六矿战略地图 | 第44-46页 |
5.2 鹤煤六矿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 | 第46-48页 |
5.3 确定具体指标权重 | 第48-58页 |
5.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48-50页 |
5.3.2 构造判断矩阵及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50-58页 |
5.4 鹤煤六矿平衡计分卡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8-64页 |
5.4.1 鹤煤六矿平衡计分卡综合数据分析 | 第58-62页 |
5.4.2 鹤煤六矿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5.5 实施鹤煤六矿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的相关建议 | 第64-6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