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编码辅助的深空通信载波同步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深空探测通信的发展 | 第8-9页 |
1.1.2 载波同步在深空通信中的重要性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深空通信中信道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载波同步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3-14页 |
2 深空通信系统及载波同步技术 | 第14-32页 |
2.1 深空通信系统 | 第14-17页 |
2.1.1 深空通信系统模型 | 第14-15页 |
2.1.2 深空通信的特点 | 第15-16页 |
2.1.3 自主无线电系统 | 第16-17页 |
2.2 深空通信中的Turbo码 | 第17-27页 |
2.2.1 Turbo码编译码算法 | 第17-21页 |
2.2.2 CCSDS推荐的Turbo码及其性能 | 第21-25页 |
2.2.3 载波同步误差对Turbo码性能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 载波同步技术 | 第27-31页 |
2.3.1 数据辅助的载波同步 | 第27-28页 |
2.3.2 非数据辅助的载波同步 | 第28-30页 |
2.3.3 载波同步性能的评价指标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编码辅助的载波同步算法 | 第32-49页 |
3.1 载波同步系统 | 第32-35页 |
3.1.1 系统信号模型 | 第32-33页 |
3.1.2 基于最大似然准则的同步参数估计 | 第33-35页 |
3.2 基于EM算法的编码辅助载波同步 | 第35-43页 |
3.2.1 EM算法 | 第35-38页 |
3.2.2 改进的EM算法 | 第38-41页 |
3.2.3 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41-43页 |
3.3 基于先验概率辅助的载波相位估计 | 第43-48页 |
3.3.1 APPA算法 | 第43-47页 |
3.3.2 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大频偏下的编码辅助载波同步算法 | 第49-59页 |
4.1 基于导频的编码辅助载波同步 | 第49-54页 |
4.1.1 导频结构及粗同步算法 | 第50-51页 |
4.1.2 基于EM算法的精同步算法 | 第51页 |
4.1.3 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51-54页 |
4.2 基于评价函数的载波同步 | 第54-58页 |
4.2.1 最大均方软输出同步算法 | 第54-56页 |
4.2.2 基于导频辅助的改进算法 | 第56-57页 |
4.2.3 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57-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