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一电影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7-12页 |
一、王为一电影创作历程 | 第7-8页 |
二、王为一电影的研究现状与本文理论框架 | 第8-12页 |
第一章 王为一电影创作概述 | 第12-18页 |
第—节 王为一电影的两大类型 | 第12-15页 |
一、“教科书式”的时政电影 | 第12-14页 |
二、反思式的喜剧电影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王为一电影的艺术守望 | 第15-18页 |
一、现实主义的艺术立场 | 第15-16页 |
二、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王为一电影的教化主题 | 第18-24页 |
第一节 王为一电影教化主题的内涵 | 第18-21页 |
一、歌颂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 | 第18-19页 |
二、社会反思与批评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王为一电影教化主题的生成因素 | 第21-24页 |
一、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引导 | 第21-22页 |
二、自身经历的体验和认识 | 第22页 |
三、恩师蔡楚生和史东山的影响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王为一电影的人物类别和塑造模式 | 第24-33页 |
第一节 王为一电影的主要人物类别 | 第24-28页 |
一、“新旧社会两重天”话语体系中的引导者 | 第24-25页 |
二、革命和建设话语体系中的阻碍者 | 第25-26页 |
三、于黑暗和迷途中得到感召的觉醒者 | 第26-27页 |
四、敢于反抗不公的女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王为一电影的人物塑造模式 | 第28-33页 |
一、以“亲如一家”隐喻时政电影的人物关系 | 第28-29页 |
二、以背景提示显现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 | 第29-30页 |
三、以平凡化和群像化塑造革命英雄 | 第30-31页 |
四、以幽默、讽刺手法刻画“问题”人物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王为一电影的艺术风格 | 第33-47页 |
第—节 现实主义的叙事时空 | 第33-37页 |
一、叙事题材鲜明的时代感 | 第33-34页 |
二、叙事空间浓郁的地方色彩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富有教化意味的影像语言 | 第37-47页 |
一、书写生活实感的长镜头 | 第37-40页 |
二、饱含政治意味的构图 | 第40-42页 |
三、具有多样化功能的叠化技巧 | 第42-45页 |
四、富有时代感和叙事功能的音乐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