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 | 第12-13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17页 |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3-14页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概述 | 第13页 |
2.1.2 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 第13-14页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17页 |
2.2.1 委托代理关系的内容及主要观点 | 第14-15页 |
2.2.2 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 | 第15-17页 |
3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医方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17-28页 |
3.1 过度医疗 | 第17-23页 |
3.1.1 过度医疗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17-21页 |
3.1.2 过度医疗的危害 | 第21-23页 |
3.2 住院方面的道德风险 | 第23-26页 |
3.3 收费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4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医方道德风险生成的原因 | 第28-34页 |
4.1 医患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 | 第28-30页 |
4.1.1 医患双方获得的信息能力不对等 | 第28页 |
4.1.2 患者搜寻信息的成本过高 | 第28-29页 |
4.1.3 医疗服务的异质性和风险性 | 第29页 |
4.1.4 缺乏公开的信息发布制度 | 第29-30页 |
4.2 我国“以药养医”制度下的利益驱动 | 第30-31页 |
4.2.1 从医疗体制的方面 | 第30页 |
4.2.2 从医疗机构的方面 | 第30-31页 |
4.3 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的监督失效 | 第31-34页 |
4.3.1 医疗监督的内涵 | 第31页 |
4.3.2 行政监督的失效 | 第31-32页 |
4.3.3 社会监督的失效 | 第32-34页 |
5 防范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医方道德风险的建议 | 第34-42页 |
5.1 加强政府监管,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 第34页 |
5.1.1 完善基本药品目录,加强医药企业监管 | 第34页 |
5.1.2 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 第34页 |
5.2 改革医生收入分配制度,建立新型补偿机制 | 第34-35页 |
5.3 建立公开的医疗服务信息发布制度 | 第35-37页 |
5.4 建立患者信息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加大法律惩处力度 | 第37-38页 |
5.4.1 建立患者信息反馈机制 | 第37-38页 |
5.4.2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 第38页 |
5.5 建立医生的退出机制 | 第38-39页 |
5.6 加强行业自律和舆论监督,建立多方参与的医疗服务监管体系 | 第39-42页 |
5.6.1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 第39-40页 |
5.6.2 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