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SMA阻尼器耗能减震结构的抗震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课题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形状记忆合金第12-16页
        1.2.1 SMA的基本力学性能第13-14页
        1.2.2 SMA的本构模型第14-15页
        1.2.3 SMA的材料参数第15-16页
    1.3 SMA阻尼器及相关被动控制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6-22页
        1.3.1 被动控制综述第16-18页
        1.3.2 SMA阻尼器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3 SMA阻尼器耗能减震结构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22-25页
第二章 自复位SMA阻尼器试验研究第25-46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自复位SMA阻尼器构造第25-26页
    2.3 自复位SMA阻尼器的工作原理第26-28页
        2.3.1 自复位SMA阻尼器的工作机制第26-27页
        2.3.2 自复位SMA阻尼器的力学原理第27-28页
    2.4 自复位SMA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第28-43页
        2.4.1 构造参数第28-30页
        2.4.2 试件参数第30-33页
        2.4.3 自复位SMA阻尼器的组装步骤第33-34页
        2.4.4 加载装置与加载制度第34-36页
        2.4.5 结果分析第36-43页
    2.5 自复位SMA阻尼器的设计建议第43-44页
    2.6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自复位SMA阻尼器的数值模拟第46-62页
    3.1 形状记忆合金的唯象理论模型第46-51页
    3.2 自复位SMA阻尼器的数值模拟第51-59页
        3.2.1 基于Brinson本构的SMA丝材数值模拟第51-52页
        3.2.2 基于Brinson本构的自复位SMA阻尼器数值模拟第52-56页
        3.2.3 谐激励作用下SMA丝的运动曲线第56-59页
    3.3 阻尼器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59-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利用SMA阻尼器减震的钢框架数值分析第62-89页
    4.1 结构动力方程第62页
    4.2 时程分析法第62-66页
        4.2.1 结构模型的假定第63-64页
        4.2.2 结构质量矩阵第64页
        4.2.3 结构刚度矩阵第64页
        4.2.4 结构阻尼矩阵第64-65页
        4.2.5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第65-66页
    4.3 被动控制结构的数值模拟第66-72页
        4.3.1 动力方程的求解第66-69页
        4.3.2 被动控制结构和无控结构的数值模拟第69-72页
    4.4 算例分析第72-88页
        4.4.1 算例参数第72-74页
        4.4.2 阻尼器参数第74页
        4.4.3 结果对比第74-85页
        4.4.4 耗能组的运动曲线第85-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基于数学模型和Brinson模型的被动结构数值结果对比第89-96页
    5.1 基于数学模型的自复位SMA阻尼器数值模拟第89-90页
    5.2 算例分析第90-91页
        5.2.1 算例参数第90-91页
        5.2.2 阻尼器参数第91页
    5.3 基于数学模型的被动结构分析结果第91-92页
    5.4 基于数学模型和Brinson模型的结果对比分析第92-95页
    5.5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结论第96-97页
    不足与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附录第102-136页
    附录1阻尼器程序第102-107页
    附录2 SMA阻尼器耗能减震结构的分析程序第107-124页
    附录3调用子程序第124-13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附件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博览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单层网壳初始缺陷及凯威特葵花单层球壳结构的非线性稳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