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13-31页 |
一、研究缘起与价值 | 第13-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5页 |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 第15-16页 |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 第16-26页 |
(一)治理理论 | 第17-19页 |
(二)善治理论 | 第19-21页 |
(三)政府治理能力 | 第21-22页 |
(四)政府治理能力评价标准 | 第22-23页 |
(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 | 第23-24页 |
(六)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 第24页 |
(七)行政发展理论 | 第24-26页 |
三、论文结构和逻辑框架 | 第26-27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27页 |
(二)历史研究法 | 第27-28页 |
(三)制度研究法 | 第28页 |
(四)实证研究法 | 第28页 |
五、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8-31页 |
(一)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8-29页 |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9-31页 |
第一章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概念和特性分析 | 第31-55页 |
一、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核心概念 | 第31-38页 |
(一)边疆民族地区 | 第31-32页 |
(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32-33页 |
(三)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 | 第33-35页 |
(四)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35-37页 |
(五)边疆民族地区行政发展 | 第37-38页 |
二、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的治理特性 | 第38-47页 |
(一)行政环境特性 | 第38-42页 |
(二)政府资源特性 | 第42-47页 |
三、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特定目标 | 第47-50页 |
四、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核心诉求 | 第50-55页 |
(一)基本诉求 | 第50-52页 |
(二)特定诉求 | 第52-55页 |
第二章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历史变迁 | 第55-68页 |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边疆民族地区的政府治理 | 第56-61页 |
(一)中央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方式 | 第56-57页 |
(二)中央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结构 | 第57-59页 |
(三)中央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 | 第59-61页 |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边疆民族地区的政府治理 | 第61-66页 |
(一)管制特征主导的政府治理 | 第62-63页 |
(二)经济建设特征主导的政府治理 | 第63-64页 |
(三)服务型特征主导的政府治理 | 第64-66页 |
三、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历史的现实启示 | 第66-68页 |
第三章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的现实状况 | 第68-89页 |
一、党领导下的中央与边疆民族地区关系的动态调适 | 第68-74页 |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 | 第69-70页 |
(二)中央政府与边疆民族地区关系 | 第70-74页 |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效运转 | 第74-79页 |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74-76页 |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和制度日益完善 | 第76-77页 |
(三)边疆民族地区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运作 | 第77-79页 |
三、政府职能权限不断规范和明确 | 第79-83页 |
(一)边疆民族地区政府履行的基本职能 | 第79-81页 |
(二)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承载的特殊职能 | 第81-83页 |
四、科学引导民间社会团体治理作用 | 第83-89页 |
(一)边疆民族地区民间社会组织的起源 | 第83-84页 |
(二)边疆民族地区民间社会组织的服务领域 | 第84-89页 |
第四章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现实绩效 | 第89-104页 |
一、政府绩效水准方面的治理绩效评估 | 第89-91页 |
二、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治理绩效评估 | 第91-94页 |
三、社会团体管理方面的治理绩效评估 | 第94-96页 |
四、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的治理绩效评估 | 第96-99页 |
五、国家认同方面的治理绩效评估 | 第99-101页 |
六、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的治理绩效评估 | 第101-104页 |
第五章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面临的挑战 | 第104-123页 |
一、多民族共处与政治结构动态调适性不足之间的挑战 | 第104-108页 |
(一)边疆民族地区复杂的多民族结构 | 第104-106页 |
(二)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结构动态调适性面临的挑战 | 第106-108页 |
二、区域经济发展滞后性与市场主体发育落后之间的挑战 | 第108-112页 |
三、民族文化独特性与政府公共服务财力低下之间的挑战 | 第112-115页 |
四、社会发展多元性与政府整合资源能力不强之间的挑战 | 第115-119页 |
(一)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多元性体现 | 第115-117页 |
(二)边疆地区政府资源整合能力不足 | 第117-119页 |
五、资源禀赋差异性与公共服务供给水准偏低之间的挑战 | 第119-123页 |
(一)边疆民族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巨大 | 第119-121页 |
(二)边疆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化路径 | 第123-141页 |
一、革新政府治理理念以培育参与型治理文化 | 第123-126页 |
(一)革新政府治理理念 | 第123-125页 |
(二)充分利用传统民族文化 | 第125页 |
(三)培育参与型治理文化 | 第125-126页 |
二、统筹协调好重大关系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 第126-129页 |
(一)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 | 第126-127页 |
(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127-128页 |
(三)协调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 第128-129页 |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第129-132页 |
四、扎实推进社会民主建设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第132-135页 |
五、重构行政机制更新治理工具以改善治理环境 | 第135-137页 |
六、应用先进信息科技以助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137-141页 |
结语 | 第141-14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4-167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活动和成果 | 第167-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