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ROS的羽毛球机器人轨迹规划及运动仿真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羽毛球机器人国内外现状第14-17页
        1.2.2 机器人仿真系统内外现状第17-19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9-20页
第二章 羽毛球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分析第20-37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移动底盘设计与运动学分析第20-25页
        2.2.1 移动底盘机械设计第20-23页
        2.2.2 移动底盘的逆运动学推导第23-25页
    2.3 挥拍系统运动学建模第25-28页
    2.4 挥拍系统逆运动学求解第28-33页
        2.4.1 A点位置的求解第30页
        2.4.2 肘关节角度4的求解第30-31页
        2.4.3 B点位置与位姿求解第31-32页
        2.4.4 1、2、3、5、6、7关节角度的求解第32-33页
    2.5 机械臂轨迹规划第33-37页
        2.5.1 三次多项式轨迹规划第33-34页
        2.5.2 五次多项式轨迹规划第34-35页
        2.5.3 直线轨迹插补规划第35-37页
第三章 基于ROS的仿真平台搭建第37-46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ROS操作系统简介第37-39页
    3.3 ROS基本组成第39-40页
    3.4 机器人模型的建立及导入第40-43页
    3.5 可视化工具Rviz第43-44页
    3.6 Moveit运动规划第44-45页
    3.7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于改进RRT算法的挥拍系统运动规划第46-61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RRT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第47-55页
        4.2.1 运动规划问题定义第47-48页
        4.2.2 传统的RRT算法第48-51页
        4.2.3 基于概率P的RRT算法第51页
        4.2.4 RRT-connect算法第51-53页
        4.2.5 RRT*算法第53-55页
    4.3 碰撞检测模型搭建第55-57页
    4.4 挥拍系统RRT算法性能对比第57-60页
        4.4.1 RRT算法性能对比实验环境第57-58页
        4.4.2 无障碍环境下的算法对比第58-59页
        4.4.3 存在障碍情况下的算法实验对比第59-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基于ROS的运动控制仿真第61-69页
    5.1 引言第61-62页
    5.2 Arbotix控制器设计第62-64页
    5.3 仿真平台下的击球实验第64-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总结第69-70页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阶段性研究
下一篇:行为树驱动的人工智能决策模式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