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韩国战争题材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现状 | 第7-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立意 | 第12-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创新立意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空间叙事学相关理论阐释与界定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现实空间:行动的地点 | 第16-30页 |
第一节 家宅住所 | 第16-22页 |
一、对比突兀的现实景致 | 第17-18页 |
二、平凡的“家宅”村落意象 | 第18-20页 |
三、淳朴率真的原初窝巢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异国街角 | 第22-28页 |
一、畏惧与迷失 | 第22-26页 |
二、阴暗角落与存疑 | 第26-28页 |
第三节 时间坐标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时空体空间:行为运动着的地点 | 第30-42页 |
第一节 故事行动的地点:叙事空间强有力的推手 | 第30-33页 |
一、《西部战线》 | 第30-32页 |
二、《登陆之日》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故事的场所:空间、事件 | 第33-36页 |
第三节 故事的起点:核心的“神圣空间” | 第36-39页 |
第四节 故事的结构:迷宫 | 第39-42页 |
一、循环往复 | 第39-41页 |
二、开放的空间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心理空间:“异托邦”下的空间表征 | 第42-52页 |
第一节 尖锐的“空间冲突” | 第43-46页 |
第二节 “小”我叛逆的乡土寻回 | 第46-50页 |
第三节 从“异托邦”到“乌托邦”的和解之愿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符码空间:独特的象征意蕴 | 第52-61页 |
第一节 “真实”的象征符号 | 第52-56页 |
一、剧情符号 | 第52-53页 |
二、人物符号 | 第53-55页 |
三、身体符号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寓言、游戏化的符码空间 | 第56-6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1-66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1-63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