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剧《别对我说谎》与《法医秦明》叙事比较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研究内容及重点、难点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2-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剧集的环境背景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别对我说谎》产生的土壤与文化背景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法医秦明》产生的土壤与文化背景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叙事内容的比较 | 第19-32页 |
第一节 情节设置 | 第19-23页 |
一、推动剧情发展的动力与出发点 | 第19-20页 |
二、破案过程的曲折性 | 第20-22页 |
三、“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人物设置 | 第23-28页 |
一、孤胆英雄与“高大全” | 第24-25页 |
二、温柔缜密的母性光辉 | 第25-26页 |
三、人文关怀气息下的罪犯 | 第26-27页 |
四、圆形群像人物 | 第27-28页 |
第三节 镜头语言 | 第28-32页 |
一、小品化和陌生化 | 第29-30页 |
二、刺激感与冲击感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叙事技巧的比较 | 第32-39页 |
第一节 冲突与悬念的设置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真实性与假定性 | 第33-34页 |
第三节 结构化与碎片化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模式化与戏剧性 | 第35-39页 |
一、中式破案剧的寓教于乐的脸谱化人物 | 第36-37页 |
二、美式破案剧的个人英雄主义与反叛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叙事意蕴的比较 | 第39-44页 |
第一节 文化审视和不同社会形态的普遍价值观 | 第39-41页 |
一、美式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 第39-40页 |
二、中国的弘扬主旋律与“三贴近”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人性共同的美好和意义 | 第41-43页 |
一、深刻地挖掘罪犯的内心 | 第41页 |
二、丰满的刻画主角的生活 | 第41-43页 |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揭露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破案剧叙事的理性审视及发展探究 | 第44-48页 |
第一节 对中美破案剧的审视与反思 | 第44-45页 |
一、多元文化价值冲突下的美国破案剧叙事反思 | 第44页 |
二、中国破案剧叙事现状下的反思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中国破案剧叙事的借鉴与发展 | 第45-48页 |
一、继承传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 第45-46页 |
二、注重创新:对原创剧本的追求 | 第46-47页 |
三、媒体平台:对传播策略的摸索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4页 |
一、《别对我说谎》分集剧情表 | 第49-52页 |
二、《法医秦明》分集剧情表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