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2.1 设计型学习的内涵 | 第13-14页 |
1.2.2 STEM教育的内涵 | 第14页 |
1.2.3 科学探究能力的界定 | 第14-15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国内外STEM教学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外设计型学习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3 国内外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21-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2 论文结构 | 第21-23页 |
2 设计型学习视域下的STEM教学模式设计——以《建造家园》主题为例 | 第23-36页 |
2.1 典型的设计型学习模型概述 | 第23-26页 |
2.2 设计型学习与STEM教育的契合度分析 | 第26-27页 |
2.3 设计型学习视域下的STEM教学需求分析 | 第27-29页 |
2.3.1 学习者分析 | 第28页 |
2.3.2 主题内容分析 | 第28-29页 |
2.3.3 学习环境分析 | 第29页 |
2.4 设计型学习视域下的STEM教学模式设计 | 第29-36页 |
2.4.1 教学目标设计 | 第30-32页 |
2.4.2 操作程序设计 | 第32-35页 |
2.4.3 教学评价设计 | 第35-36页 |
3 设计型学习视域下的STEM教学对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36-51页 |
3.1 实验假设 | 第36-37页 |
3.1.1 研究问题 | 第36-37页 |
3.1.2 研究变量 | 第37页 |
3.1.3 研究假设 | 第3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3.2.1 实验对象 | 第37-38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38-39页 |
3.3 实验测量工具 | 第39-42页 |
3.3.1 学科测试题的设计 | 第39页 |
3.3.2 科学探究能力测量工具的设计 | 第39-41页 |
3.3.3 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41-42页 |
3.4 实施步骤 | 第42-51页 |
3.4.1 教学前测 | 第42页 |
3.4.2 教学干预: 设计型学习视域下的STEM教学实施 | 第42-50页 |
3.4.3 课堂观察的实施 | 第50页 |
3.4.4 教学后测 | 第50页 |
3.4.5 学生访谈 | 第50-51页 |
4 设计型学习视域下的STEM教学对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63页 |
4.1 数据来源 | 第51-52页 |
4.2 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分析 | 第52页 |
4.3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数据分析 | 第52-57页 |
4.3.1 基于调查问卷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比分析 | 第52-55页 |
4.3.2 基于课堂观察量表科学探究能力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55-56页 |
4.3.3 实验组不同性别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数据分析 | 第56-57页 |
4.4 学生学习兴趣及认知负荷的数据分析 | 第57-61页 |
4.4.1 实验组控制组学生学习兴趣及认知负荷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4.4.2 实验组不同性别学生在学习兴趣及认知负荷的数据分析 | 第58-61页 |
4.5 教学实验结论 | 第61-6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3-66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63页 |
5.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63-64页 |
5.2.1 研究的创新 | 第63-64页 |
5.2.2 研究的不足 | 第64页 |
5.3 研究的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Ⅰ 学习支架 | 第71-73页 |
附录Ⅱ 学科测试题 | 第73-74页 |
附录Ⅲ 小学生科学调查问卷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