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一) 移动视频新闻的生产形式研究 | 第10页 |
(二) 移动视频的传播特点与用户行为研究 | 第10-11页 |
(三) 科学技术在移动视频新闻内容生产上的运用 | 第11页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移动视频新闻的兴起背景及发展现状 | 第12-17页 |
第一节 移动视频新闻的兴起背景 | 第12-14页 |
一、技术改革 | 第13页 |
二、市场需求 | 第13-14页 |
三、政策保障 | 第14页 |
第二节 移动视频新闻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一、国外发展现状 | 第15页 |
二、国内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移动视频新闻的生产模式 | 第17-20页 |
第一节 UGC模式丰富报道视角 | 第17-18页 |
第二节 PGC模式保证专业品质 | 第18-19页 |
第三节 OGC模式延续品牌特色 | 第19页 |
第四节 MCN模式创新生产链条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移动视频新闻的内容表现 | 第20-27页 |
第一节 移动视频新闻的题材类型 | 第20-23页 |
一、政治新闻报道 | 第20-21页 |
二、突发事件报道 | 第21-22页 |
三、科普服务类新闻 | 第22页 |
四、泛娱乐新闻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移动视频新闻的内容呈现形式 | 第23-25页 |
一、直播视频新闻 | 第23页 |
二、短视频新闻 | 第23-24页 |
三、VR新闻报道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移动视频新闻的内容表现特点 | 第25-27页 |
一、迎合受众,报道范围广 | 第25页 |
二、取材丰富,用户黏性高 | 第25页 |
三、移动传输,社交属性强 | 第25-27页 |
第四章 移动视频新闻的传播要素 | 第27-31页 |
第一节 传播主体解读:传受双方界限弱化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传播对象分析:受众行为与态度双重认同 | 第28-30页 |
第三节 传播渠道划分:自有平台与非自有平台双管齐下 | 第30页 |
第四节 传播效果评估:直观、全面、生动高效传播 | 第30-31页 |
第五章 不同媒体形态的移动视频新闻传播实践 | 第31-34页 |
第一节 平面媒体移动视频新闻实践——以《新京报》为例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电视台移动视频新闻实践——以央视新闻为例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新兴媒体移动视频新闻实践——以梨视频为例 | 第33-34页 |
第六章 移动视频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困境及对策 | 第34-40页 |
第一节 移动视频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面临的困境 | 第34-37页 |
一、过度依赖硬件设施,渠道分发容易受限 | 第34页 |
二、内容传达短板凸显,传者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 第34-35页 |
三、收支不均阻碍产业发展,媒介经营经验欠缺 | 第35-36页 |
四、过度侧重技术运用,内容创新与用户体验失衡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移动视频新闻的发展对策 | 第37-40页 |
一、优质内容与独家内容共生,扩大品牌影响 | 第37页 |
二、人才培养与技术引进并重,完善生产链条 | 第37-38页 |
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