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核果类论文--桃论文

温敏半矮生型桃PpTssd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分子鉴定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6页
    1.1 桃树遗传特征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 植物生长型研究进展第17-19页
        1.2.1 桃树生长型研究进展第17-19页
        1.2.2 株高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19页
    1.3 桃基因组研究进展第19-21页
        1.3.1 国外桃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0页
        1.3.2 国内桃连锁遗传图谱研究进展第20-21页
        1.3.3 基于HRM(High-resolutionmelting)与Sanger测序的基因分型第21页
    1.4 分子标记研究进展与应用第21-23页
    1.5 影响植物株高的激素种类第23-24页
        1.5.1 赤霉素信号途径基因影响株高研究进展第23页
        1.5.2 生长素极性运输与植物顶端优势研究进展第23页
        1.5.3 油菜素内酯信号途径基因影响株高研究进展第23-24页
        1.5.4 油菜素内酯与GTP蛋白互作影响株高研究进展第24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1.7 研究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植株响应温度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第26-3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2.1.1 试验地点、材料第26页
        2.1.2 群体构建第26页
        2.1.3 仪器与试剂第26页
        2.1.4 表型鉴定第26页
        2.1.5 温度梯度处理第26-27页
        2.1.6 激素提取和测定第27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7-29页
        2.2.1 表型鉴定第27页
        2.2.2 BR类植物激素测定第27-29页
    2.3 讨论第29-30页
第三章 高通量桃DNA提取方法的建立第30-3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3.1.1 基因组DNA提取第30-31页
        3.1.2 DNA质量和浓度检测第31页
        3.1.3 基于HRM(HighResolutionMelting)的SNP基因分型第31-32页
        3.1.4 PCR扩增验证第3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2-34页
        3.2.1 DNA浓度和纯度第32-33页
        3.2.2 SNP基因分型检测结果第33-34页
        3.2.3 PCR电泳检测第34页
    3.3 讨论第34-36页
第四章 PpTssd基因的精细定位第36-4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4.1.1 样品采集与DNA提取第36页
        4.1.2 亲本全基因组测序第36页
        4.1.3 基于深度测序SNP/Indel标记的开发第36页
        4.1.4 基于分子标记的植株表型鉴定第36-37页
        4.1.5 PpTssd紧密连锁标记的开发第3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4.2.1 亲本深度测序数据分析第37页
        4.2.2 F_1代群体的基因分型第37-40页
        4.2.3 基于分子标记的植株表型鉴定第40页
        4.2.4 PpTssd的精细定位第40-41页
    4.3 讨论第41-44页
第五章 基于SSR杂交后代的分子鉴定第44-49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5.1.1 DNA提取第44页
        5.1.2 SSR-PCR扩增及毛细管电泳检测第44页
        5.1.3 杂种后代的分子鉴定第44-45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45-46页
        5.2.1 引物筛选第45-46页
        5.2.2 数据分析与统计第46页
    5.3 讨论第46-49页
第六章 定位区间的遗传变异分析第49-57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6.1.1 AA基因型植株的筛选第49页
        6.1.2 精细定位区间基因组重新组装第49-50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6.2.1 基因型筛选结果第50页
        6.2.2 定位区间内的遗传变异分析第50-55页
    6.3 讨论第55-57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57-59页
    7.1 主要结论第57-58页
        7.1.1 温度影响植株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第57页
        7.1.2 一种高通量桃DNA提取方法的建立第57页
        7.1.3 PpTssd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确定第57-58页
    7.2 本文创新点第58页
    7.3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弓形虫循环抗原表达及镧系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下一篇:玉米胚乳中OPAQUE2蛋白对淀粉合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