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 | 第9-10页 |
1.4 研究流程 | 第10-11页 |
1.5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1-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2-23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1.3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页 |
2.2 相关理论回顾 | 第17-23页 |
2.2.1 波动率及其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2.2.2 影响股市波动的制约因素 | 第19-21页 |
2.2.3 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3-36页 |
3.1 融资融券的基本概念 | 第23-28页 |
3.1.1 融资融券的涵义 | 第23页 |
3.1.2 融资融券的交易特征 | 第23-24页 |
3.1.3 融资融券的交易流程 | 第24-25页 |
3.1.4 融资融券交易影响股市波动性的作用机制 | 第25-28页 |
3.2 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 | 第28-33页 |
3.2.1 境外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概述 | 第28-30页 |
3.2.2 我国A股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0-33页 |
3.3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我国股市阶段行情划定 | 第36-40页 |
4.1 股票周期界定 | 第36页 |
4.2 划分股票周期的标准和方法 | 第36-37页 |
4.3 我国股市阶段划定 | 第37-40页 |
第5章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四个阶段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40-65页 |
5.1 股票市场波动性指标处理 | 第40-41页 |
5.2 模型选择 | 第41-43页 |
5.2.1 研究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41-42页 |
5.2.2 VAR模型估计 | 第42-43页 |
5.3 数据选取和变量定义 | 第43-45页 |
5.4 模型实证分析 | 第45-64页 |
5.4.1 阶段1:2010年3月31日-2014年7月21日 | 第45-55页 |
5.4.2 阶段2:2014年7月22日-2015年6月12日 | 第55-59页 |
5.4.3 阶段3:2015年6月13日-2016年1月27日 | 第59-61页 |
5.4.4 阶段4:2016年1月28日-2017年6月22日 | 第61-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8页 |
6.1 实证研究结论 | 第65页 |
6.2 相关政策建议 | 第65-68页 |
6.2.1 合理引导投资者构成 | 第65-66页 |
6.2.2 降低两融制度中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 | 第66页 |
6.2.3 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 | 第66-67页 |
6.2.4 加强对银行业融资融券的监控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