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20页 |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9-10页 |
1.1.2 课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论文研究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创新 | 第18-19页 |
1.4.2 研究视角创新 | 第19-20页 |
第一章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背景 | 第20-27页 |
1.1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第20-21页 |
1.2 应对全球问题的迫切需要 | 第21-24页 |
1.2.1 反全球化的思潮 | 第21-22页 |
1.2.2 恐怖主义的威胁 | 第22-23页 |
1.2.3 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困扰 | 第23-24页 |
1.3 当代和平外交筑牢的的实践根基 | 第24-26页 |
1.4 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社会信息化提供的机遇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27-33页 |
2.1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 第27-28页 |
2.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 第28-30页 |
2.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和”思想 | 第30-33页 |
第三章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 第33-53页 |
3.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33-47页 |
3.1.1 建立平等相待,互谅互商的伙伴关系 | 第33-35页 |
3.1.2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 第35-37页 |
3.1.3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 第37-39页 |
3.1.4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 第39-41页 |
3.1.5 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 第41-47页 |
3.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47-53页 |
3.2.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特征 | 第47-49页 |
3.2.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特征 | 第49-53页 |
第四章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建构原则和建构路径 | 第53-64页 |
4.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现原则 | 第53-59页 |
4.1.1 分步实现原则 | 第53-54页 |
4.1.2 平等互助原则 | 第54-56页 |
4.1.3 尊重差异原则 | 第56-57页 |
4.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7-58页 |
4.1.5 包容借鉴原则 | 第58-59页 |
4.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构建路径 | 第59-64页 |
第五章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意义 | 第64-76页 |
5.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64-72页 |
5.1.1 回顾人类过去的历史 | 第64-66页 |
5.1.2 展望人类社会发展美好的未来 | 第66-70页 |
5.1.3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 第70-72页 |
5.1.4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72页 |
5.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意义 | 第72-76页 |
5.2.1 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新方式 | 第72页 |
5.2.2 为全球生态和谐以及国际和平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 第72-73页 |
5.2.3 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提供了新模式 | 第73页 |
5.2.4 为人类向何处去提供了实践路径 | 第73-76页 |
结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期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