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古交区块煤储层孔渗特性与有利建产区预测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研究基础 | 第15-31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15-16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6-28页 |
| 1.3 现存问题 | 第28页 |
| 1.4 研究方案 | 第28-31页 |
| 2 煤层气地质背景 | 第31-52页 |
| 2.1 构造及其演化 | 第31-37页 |
| 2.2 含煤地层及其沉积环境 | 第37-40页 |
| 2.3 煤层及煤质特征 | 第40-43页 |
| 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43-50页 |
| 2.5 小结 | 第50-52页 |
| 3 煤储层温度与受力状况 | 第52-74页 |
| 3.1 现代地温场分布 | 第52-56页 |
| 3.2 构造应力场及其分区 | 第56-65页 |
| 3.3 煤储层流体压力及其分布 | 第65-70页 |
| 3.4 煤储层有效应力及其分布 | 第70-71页 |
| 3.5 小结 | 第71-74页 |
| 4 煤储层孔渗物理模拟实验 | 第74-89页 |
| 4.1 温压物理模拟方法 | 第74-78页 |
| 4.2 物理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8-82页 |
| 4.3 煤样孔渗性动态变化规律 | 第82-87页 |
| 4.4 小结 | 第87-89页 |
| 5 煤储层孔渗性建模与预测 | 第89-118页 |
| 5.1 煤储层孔渗性预测模型 | 第89-94页 |
| 5.2 地层条件下煤储层孔渗性分布规律 | 第94-97页 |
| 5.3 常温常压下煤样孔渗性及其分布规律 | 第97-111页 |
| 5.4 煤储层孔渗性地质单元及有利区预测 | 第111-116页 |
| 5.5 小结 | 第116-118页 |
| 6 结论 | 第118-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9页 |
| 作者简历 | 第129-13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1页 |